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发动机(推进系统)论文--发动机零部件论文

风扇叶片凸肩工作面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3页
    1.2 凸肩工作面优化设计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3 研究价值第17-18页
第2章 干摩擦理论及非线性响应求解方法第18-34页
    2.1 干摩擦理论第18-29页
        2.1.1 干摩擦理论模型第18-21页
        2.1.2 摩擦接触面模型第21-22页
        2.1.3 干摩擦阻尼结构类型第22页
        2.1.4 叶片阻尼模型第22-24页
        2.1.5 风扇凸肩结构摩擦模型第24-25页
        2.1.6 迟滞摩擦模型的摩擦状态分析第25-26页
        2.1.7 轨迹跟踪法求解摩擦力第26-29页
    2.2 非线性求解理论第29-34页
        2.2.1 带凸肩叶片非线性响应计算方法第29页
        2.2.2 时频转换方法第29-34页
第3章 凸肩工作面挤压应力有限元求解方法及接触模型的建立第34-44页
    3.1 接触的有限元求解方法第34-40页
        3.1.1 接触界面的离散处理第34-36页
        3.1.2 Lagrange乘子法的有限元方程第36-38页
        3.1.3 罚函数法的有限元方程第38-40页
    3.2 有限元接触模型的建立第40-44页
        3.2.1 传统带凸肩叶片接触计算模型第40-41页
        3.2.2 简化带凸肩叶片接触计算模型第41-44页
第4章 凸肩工作面参数对减振效果影响研究第44-56页
    4.1 计算模型及相关参数确定第44-49页
        4.1.1 计算模型第44页
        4.1.2 减振分析模态确定第44-45页
        4.1.3 一弯振型分析第45-46页
        4.1.4 凸肩一弯振动方向角确定第46-47页
        4.1.5 考核方式确定第47页
        4.1.6 激振源的确定第47-48页
        4.1.7 叶片凸肩接触面刚度的确定第48页
        4.1.8 叶片相位差的确定第48-49页
    4.2 初始紧度对凸肩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第49-51页
    4.3 工作面斜角对凸肩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第51-54页
    4.4 小结第54-56页
第5章 凸肩工作面参数对挤压应力的影响研究第56-86页
    5.1 工作面接触计算模型第56页
    5.2 工作面挤压应力计算及分析第56-61页
        5.2.1 工作状态下凸肩工作面挤压应力分布第56-58页
        5.2.2 挤压应力分布规律原因分析第58-61页
        5.2.3 工作面挤压应力规律第61页
    5.3 工作载荷影响研究第61-65页
    5.4 初始紧度影响研究第65-78页
        5.4.1 装配状态下初始紧度影响研究第65-68页
        5.4.2 工作载荷下初始紧度影响研究第68-78页
        5.4.3 初始紧度影响规律第78页
    5.5 装配状态影响研究第78-82页
        5.5.1 第一类错位情况第79-81页
        5.5.2 第二类错位情况第81-82页
        5.5.3 装配状态影响规律第82页
    5.6 边缘倒角影响研究第82-84页
    5.7 小结第84-8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8页
    6.1 结论第86-87页
    6.2 展望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4页
致谢第94-96页
附录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A6140车床导纳耦合应用研究
下一篇:桁架式机床上下料机器人分析与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