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9页 |
| 一、立题依据 | 第9-10页 |
| 二、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0-13页 |
| (一)文学影视化 | 第10页 |
| (二)叙事策略 | 第10-11页 |
| (三)文学影视化叙事策略 | 第11页 |
| (四)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1-13页 |
| 三、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13-17页 |
| (一)文学与影视互动关系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二)文学影视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三)文学影视化叙事研究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 四、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 第一章 文学与影视的互动关系及文学影视化叙事发展概况 | 第19-25页 |
| 一、文学与影视的互动关系 | 第19-23页 |
| (一)文学对影视的教导与滋养 | 第19-21页 |
| (二)影视对文学的侵袭与反哺 | 第21-23页 |
| 二、文学影视化叙事发展概况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文学影视化叙事内容策略 | 第25-37页 |
| 一、叙事主体——双重视角与多视角人称叙事 | 第25-31页 |
| (一)第一、第二、第三人称讲第一人称的故事 | 第26-28页 |
| (二)第一、第二、第三人称讲第三人称的故事 | 第28-30页 |
| (三)多视角人称叙事 | 第30-31页 |
| 二、故事,情节,细节 | 第31-37页 |
| (一)故事——重构事件与情感传递 | 第32-33页 |
| (二)情节——淡化故事性 | 第33-34页 |
| (三)细节——制造闪光的“珍珠” | 第34-37页 |
| 第三章 文学影视化叙事形式策略 | 第37-49页 |
| 一、时空与节奏 | 第37-43页 |
| (一)重构时间——“心理时间”叙事与跳跃式叙事 | 第37-39页 |
| (二)营造空间——“意识流”手段与转换叙事视角 | 第39-41页 |
| (三)控制节奏 | 第41-43页 |
| 二、结构——新型叙事结构 | 第43-49页 |
| (一)段落结构 | 第43-44页 |
| (二)并置结构 | 第44-45页 |
| (三)套层结构 | 第45-49页 |
| 第四章 文学影视化叙事思维策略 | 第49-57页 |
| 一、追求超现实体验思维 | 第50-51页 |
| 二、追求审美体验思维 | 第51-53页 |
| 三、追求真实体验思维 | 第53-57页 |
| 结语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附录一:影视向文学学习的发展历程之补充材料 | 第65-6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