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歌词修辞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 ·选题目的 | 第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 第11页 |
| ·理论依据 | 第11页 |
| ·现实依据 | 第11页 |
| ·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语音词汇语法的修辞阐释 | 第12-29页 |
| ·语音方面的修辞 | 第12-17页 |
| ·声调搭配 | 第12-13页 |
| ·韵脚和谐 | 第13-15页 |
| ·叠音的使用 | 第15-16页 |
| ·衬字的使用 | 第16-17页 |
| ·词汇方面的修辞 | 第17-23页 |
| ·少数民族语言词汇的使用 | 第17-19页 |
| ·时间词与空间词的交替使用 | 第19-20页 |
| ·色彩词语的使用 | 第20页 |
| ·模糊词语的使用 | 第20-21页 |
| ·同义词的使用 | 第21-22页 |
| ·反义词的使用 | 第22-23页 |
| ·语法方面的修辞 | 第23-29页 |
| ·常式句与变式句 | 第23-25页 |
| ·长句和短句 | 第25-26页 |
| ·肯定句和否定句 | 第26-27页 |
| ·整句和散句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语篇修辞阐释 | 第29-35页 |
| ·叙述方式 | 第29-31页 |
| ·客观描述 | 第29-30页 |
| ·主观抒情 | 第30-31页 |
| ·叙述层次 | 第31-35页 |
| ·顺连式 | 第31-33页 |
| ·变化式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辞格修辞阐释 | 第35-47页 |
| ·描绘类辞格 | 第35-42页 |
| ·起兴 | 第35-36页 |
| ·比喻 | 第36-40页 |
| ·拟人 | 第40-41页 |
| ·夸张 | 第41-42页 |
| ·布置类修辞格 | 第42-47页 |
| ·互文 | 第43页 |
| ·排比 | 第43-45页 |
| ·反复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修辞的文化因素阐释 | 第47-56页 |
| ·地理自然环境 | 第47-48页 |
| ·民族心理特征 | 第48-51页 |
| ·常年迁徙的心理特征 | 第48-50页 |
| ·热情好客的心理特征 | 第50-51页 |
| ·民族文化 | 第51-53页 |
| ·图腾文化 | 第51-52页 |
| ·酒文化 | 第52-53页 |
| ·历史传承 | 第53-56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