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中学生受欺负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HLM模型的多层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引言第9-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30页
   ·欺负的定义第11-12页
   ·欺负的一般特点第12-16页
     ·欺负的普遍性第12-14页
     ·欺负的差异性第14-15页
     ·欺负的发展特点第15-16页
   ·欺负行为的测量方法第16-18页
   ·受欺负的相关研究第18-28页
     ·受欺负与人格特质、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第18-19页
     ·受欺负与同伴关系的研究第19-20页
     ·受欺负与父母——青少年关系的研究第20-21页
     ·受欺负与师生关系的研究第21-22页
     ·受欺负与同伴冲突解决的关系研究第22-23页
     ·受欺负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第23-25页
     ·受欺负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研究第25页
     ·受欺负与班级、学校水平变量的关系研究第25-28页
   ·多层线性模型第28-30页
2 问题提出第30-34页
   ·现有研究的挑战第30页
   ·问题提出第30-31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1-33页
     ·研究目的第32页
     ·研究意义第32-33页
   ·研究假设第33-34页
3 中学生学校生活经验量表信度、效度检验第34-38页
   ·研究被试第34页
   ·研究工具第34-35页
   ·数据处理第35页
   ·量表信效度检验结果第35-38页
     ·中学生感受的教师对待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第35页
     ·中学生欺负行为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第35-36页
     ·中学生同伴冲突解决策略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第36页
     ·中学生人际沟通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第36-38页
4 中学生受欺负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第38-50页
   ·学校变量对中学生受欺负行为的影响分析第38-44页
     ·研究方法第38-40页
     ·研究结果第40-44页
   ·中学生受欺负的两层模型分析第44-50页
     ·研究方法第44-46页
     ·研究结果第46-50页
5 讨论第50-58页
   ·中学生受欺负行为的发生率第50页
   ·中学生受欺负行为在人口统计学生上的差异第50-53页
   ·中学生受欺负行为在学校层面的变异第53-54页
   ·个体变量和学校变量对中学生受欺负的交互影响第54-57页
     ·个体变量与中学生受欺负行为的关系第54-55页
     ·学校变量对中学生受欺负行为与个体变量间关系的影响第55-57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7-58页
6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70页
附录第70-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应用题问题解决的认知诊断研究:多级计分的RSM和AHM比较
下一篇:学习项目的字体大小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