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图目录 | 第8-10页 |
| 表目录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题目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题目来源 | 第11页 |
| ·研究问题的确定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 ·课堂关键事件 | 第13-14页 |
|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国内外课堂关键事件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国内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 ·基于课堂关键事件叙事的教师专业发展 | 第18-19页 |
|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 第19-20页 |
|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教师群体划分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2-3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22页 |
| ·视频案例分析法 | 第22-23页 |
| ·统计分析法 | 第23页 |
| ·深度访谈法 | 第23页 |
| ·个案分析法 | 第23-24页 |
| ·研究资料的收集 | 第24-32页 |
|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 ·课堂关键事件的收集方法 | 第25-27页 |
| ·教学行为数据的收集方法 | 第27-32页 |
| ·研究路线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课堂关键事件中的教学行为分析 | 第34-58页 |
| ·“重难点教学环节中师生的有效性交互”关键事件中的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分析 | 第34-43页 |
| ·S-T分析 | 第34-35页 |
| ·教师有效性提问分析 | 第35-40页 |
| ·教师有效性回应分析 | 第40-41页 |
| ·师生对话深度分析 | 第41-43页 |
| ·“教学活动中问题链的设计与实施”关键事件中的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分析 | 第43-53页 |
| ·S-T分析 | 第43-44页 |
| ·教师有效性提问分析 | 第44-49页 |
| ·教师有效性回应分析 | 第49-50页 |
| ·师生对话深度分析 | 第50-51页 |
| ·四何问题分析 | 第51-53页 |
|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生活动管理”关键事件中的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分析 | 第53-54页 |
| ·基于课堂关键事件的访谈研究 | 第54-58页 |
| ·访谈设计 | 第54-55页 |
| ·访谈资料分析 | 第55-57页 |
| ·基于访谈研究的教学行为数据再思考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基于课堂关键事件的教学行为干预模型设计与应用 | 第58-72页 |
| ·基于课堂关键事件的教学行为干预模型设计 | 第58-63页 |
| ·基于课堂关键事件的教学行为转变因素探究 | 第58-60页 |
| ·基于课堂关键事件的教学行为干预模型设计与实施说明 | 第60-63页 |
| ·基于课堂关键事件的教学行为干预模型应用效果分析 | 第63-72页 |
| ·课堂教学行为数据对比分析 | 第63-71页 |
| ·基于课堂关键事件的教学行为干预模型研判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 第72-75页 |
| ·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 ·“重难点教学环节师生的有效性交互”关键事件中的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特征 | 第72页 |
| ·“教学活动中问题链的设计与实施”关键事件中的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特征 | 第72-73页 |
|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生活动管理”关键事件中的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特征 | 第73页 |
| ·基于课堂关键事件的教学行为干预模型的应用效果 | 第73页 |
| ·基于课堂关键事件的教学行为干预模型的下一步研究重点 | 第73页 |
|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附录 | 第77-79页 |
| 附录1 基于课堂关键事件中教学行为的真实意图深度访谈提纲 | 第77-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