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企业会计核算论文

趋同背景下的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变迁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7页
1 绪论第17-31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7-19页
   ·文献回顾第19-25页
     ·国外文献回顾第19-22页
     ·国内文献回顾第22-25页
     ·简要评价第25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5-29页
     ·研究内容第25-27页
     ·研究方法第27页
     ·理论基础第27-29页
   ·主要创新及不足第29-31页
     ·主要创新第29-30页
     ·局限及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第30-31页
2 会计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第31-45页
   ·会计制度等术语的理论界定第31-35页
     ·会计制度第31-32页
     ·会计准则第32-34页
     ·会计规范第34页
     ·会计标准第34-35页
   ·会计制度的属性第35-38页
     ·会计制度的技术规范属性第35-36页
     ·会计制度的经济后果属性第36-37页
     ·会计制度的政治程序属性第37-38页
   ·会计制度变迁的含义及形式第38-39页
     ·会计制度变迁的含义第38-39页
     ·会计制度变迁的形式第39页
   ·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第39-43页
     ·会计制度变迁是制度环境改变的结果第40-41页
     ·会计制度变迁是知识进步和推动的结果第41页
     ·会计制度变迁是收益与成本对比的结果第41-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3 国际会计制度变迁及趋同分析第45-71页
   ·世界会计模式的划分第45-48页
     ·对会计模式的理解第45-46页
     ·缪勒教授的分类第46-47页
     ·诺比斯教授的分类第47页
     ·阿伦博士的分类第47页
     ·美国会计学会的分类第47-48页
     ·简要评价第48页
   ·各国会计模式的演化发展第48-52页
     ·会计模式由多种因素决定第48-51页
     ·全球会计模式的融合趋势第51-52页
   ·国际会计制度的发展与趋同第52-60页
     ·国际会计准则由协调转向趋同及分析第53-56页
     ·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仍属会计协调阶段第56-58页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能够成为趋同目标的理由第58-60页
     ·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主要形式第60页
   ·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国际趋同及其影响第60-67页
     ·危机前各自开展工作并逐步加深交流第61-63页
     ·金融危机中的紧急应对并最终基本趋同第63-65页
     ·2008年危机后会计制度国际趋同的机遇与挑战第65-67页
   ·本章小结第67-71页
4 国际会计制度变迁的经验与启示第71-103页
   ·美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经验第71-82页
     ·制度变迁背景第71-73页
     ·国际趋同进展第73-76页
     ·对IASC改组的影响第76-79页
     ·态度转变原因第79-81页
     ·趋同过程评价第81-82页
   ·欧盟会计制度变迁的经验第82-87页
     ·制度变迁背景第82-83页
     ·国际趋同进展第83-86页
     ·趋同过程评价第86-87页
   ·澳大利亚会计制度变迁的经验第87-93页
     ·制度变迁背景第87-90页
     ·国际趋同进展第90-92页
     ·趋同过程评价第92-93页
   ·国际会计制度变迁的启示第93-99页
     ·国际会计制度是国家和地区之间博弈的结果第93-95页
     ·国际会计制度隐含着对发达国家利益的倾斜第95-97页
     ·IASB为扩大自身收益和影响而不断委曲求全第97-98页
     ·发展中国家被迫国际趋同且需付出较高成本第98-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3页
5 我国1992年以来会计制度变迁分析第103-137页
   ·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与变革第103-116页
     ·改革前会计制度的特点第103-104页
     ·1992年以来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第104-112页
     ·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成就第112-116页
   ·我国会计制度变迁动因分析第116-119页
     ·会计制度变迁的深刻原因和必要性第116-118页
     ·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相对滞后性第118-119页
   ·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第119-126页
     ·与经济改革总体上同步第119-121页
     ·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第121-122页
     ·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第122-124页
     ·政府是制度变迁推动者第124-126页
   ·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基本经验第126-132页
     ·目标理性与过程理性的基本统一第126-128页
     ·政府主导和市场参与的不断协调第128-129页
     ·国际趋同与立足国情的谨慎权衡第129-131页
     ·渐进改革和激进改革的有机结合第131-132页
   ·有关启示和值得重视的问题第132-133页
     ·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启示第132-133页
     ·未来变迁值得关注的问题第133页
   ·本章小结第133-137页
6 我国未来会计制度变迁的政策建议第137-161页
   ·坚持会计制度变迁中的国家利益目标第137-139页
   ·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基本原则第139-142页
     ·保持国际趋同中的发展理性第139-140页
     ·立足现实努力化被动为主动第140页
     ·分类采取不同制度变迁策略第140-141页
     ·强化理论准备实现基础创新第141-142页
   ·我国未来会计制度变迁的政策建议第142-159页
     ·合理借鉴先进经验第142-148页
     ·系统加强实施机制第148-155页
     ·积极推进中外协调第155-159页
   ·本章小结第159-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3页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第173-175页
后记第175页

论文共1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实证测评:调整机制与保障优化--基于海南二市县的调研
下一篇: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