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1 导论 | 第16-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研究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17-18页 |
·理论基础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研究创新与展望 | 第23-24页 |
·研究创新 | 第23-24页 |
·研究展望 | 第24页 |
·论文的基本逻辑框架 | 第24-26页 |
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理论 | 第26-50页 |
·论依据、理论综述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关系 | 第26-33页 |
·公共产品理论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 第26-28页 |
·福利经济学理论综述与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完善的积极作用 | 第28-30页 |
·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理论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完善的作用 | 第30-33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公共产品属性 | 第33-35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产品的属性 | 第33-34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目标及功能 | 第34-35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目标 | 第34-35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功能 | 第35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构成与特征 | 第35-41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构成 | 第36-39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特征 | 第39-41页 |
·特定性 | 第39-40页 |
·过渡性 | 第40页 |
·补偿性 | 第40-41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路径完善的必要性 | 第41-44页 |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 | 第41-42页 |
·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财政职能的发挥 | 第42-43页 |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解决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的的社会稳定问题 | 第43-44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的基本原则 | 第44-48页 |
·公平、效率原则 | 第44-45页 |
·社会保障效益最优化原则 | 第45-46页 |
·城乡一体化原则 | 第46-47页 |
·渐进性原则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3 海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及适度性分析 | 第50-68页 |
·海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本现状 | 第50-54页 |
·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 | 第50-51页 |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 第51-52页 |
·失地农民医疗保险 | 第52-53页 |
·失地农民失业保险 | 第53页 |
·失地农民生育保险 | 第53-54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测算的原则 | 第54-56页 |
·社会保障金保值增值原则 | 第54-55页 |
·统账相结合的原则 | 第55-56页 |
·保障水平动态调整的原则 | 第56页 |
·海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及适度性分析 | 第56-67页 |
·海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基本分析 | 第57-59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匡算的统计口径 | 第57-58页 |
·海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态势分析 | 第58-59页 |
·海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适度性测算 | 第59-67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测算模型选择 | 第59-65页 |
·海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测算 | 第65-66页 |
·海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匡算分析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4 海南省社会保障水平案例分析 | 第68-90页 |
·海口市案例分析 | 第68-71页 |
·海口市失地农民基本情况 | 第68-71页 |
·过去十年征用土地面积和失地农民人数 | 第68-69页 |
·到2020年征用土地面积及失地农民人数预测 | 第69页 |
·失地农民的相关情况 | 第69-71页 |
·海口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测算 | 第71-76页 |
·测算模型确定 | 第71-76页 |
·海口市失地农民个人账户支付模型 | 第71-73页 |
·海口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统筹账户支付模型 | 第73-74页 |
·参数确定 | 第74-76页 |
·屯昌县案例分析 | 第76-80页 |
·调查点的基本情况 | 第76-78页 |
·屯昌县概括 | 第76-77页 |
·调查方法和有关的数据处理 | 第77页 |
·样本点分布状况 | 第77-78页 |
·调查、访谈的总体情况 | 第78-80页 |
·调查对象 | 第78页 |
·调查失地农民参保情况 | 第78-79页 |
·调查被征地农民缴费情况 | 第79-80页 |
·失地农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 第80页 |
·测算结果及合理性分析 | 第80-84页 |
·测算结果 | 第80-82页 |
·合理性分析 | 第82-84页 |
·海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 | 第84-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5 海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的动态调整 | 第90-98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动态调整的理论基础 | 第90-91页 |
·海口市、屯昌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动态水平的现状分析 | 第91-92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动态调整机 | 第92-96页 |
·动态投资模型 | 第92-93页 |
·动态测算结果 | 第93-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6 海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成因分析 | 第98-116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 | 第98-102页 |
·宏观影响因素 | 第98-101页 |
·经济发展水平 | 第98-99页 |
·制度存在缺陷 | 第99-101页 |
·微观影响因素 | 第101-102页 |
·失地农民保障金领取年龄 | 第101页 |
·市场利率 | 第101页 |
·物价水平 | 第101-102页 |
·海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核心问题 | 第102-106页 |
·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发展滞后 | 第102-105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公共品财政供给缺失的例证 | 第105-106页 |
·公共财政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供给不足实证分析 | 第106-109页 |
·公共财政理论框架视角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产品公共产品属性分析 | 第107页 |
·财政扶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实证模型分析 | 第107-109页 |
·公共财政支持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影响分析 | 第109-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7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调整机制和优化的路径及政策安排 | 第116-136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机制调整 | 第116-120页 |
·机制调整的目标 | 第116-117页 |
·机制调整的内容 | 第117-120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政策建议 | 第120-134页 |
·统一取消设置单独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 第120-124页 |
·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统筹准备金 | 第120-121页 |
·缴费补贴的范围和标准 | 第121-123页 |
·各项养老保险制度间的转移衔接 | 第123-124页 |
·提高补贴标准,改革土地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 第124-128页 |
·适时开征农村社会保障税,充实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统筹账户 | 第128-131页 |
·开征农村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性分析 | 第128-129页 |
·开征农村社会保障税的优点 | 第129-130页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税的制度设计框架 | 第130-131页 |
·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深化改革,实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城镇化 | 第131-134页 |
·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 第132-133页 |
·进一步深化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思路与措施 | 第13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36-140页 |
·研究结论 | 第136-138页 |
·研究展望 | 第138-140页 |
附录一 2010年海南省各市县每亩补贴标准(单位:元) | 第140-142页 |
附录二 海南省失地农民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个人账户月领取表格 | 第142-148页 |
附录三 失地农民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 第148-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0页 |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 第160-162页 |
后记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