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前言 | 第13-22页 |
·T-2 毒素 | 第13-17页 |
·T-2 毒素的结构和危害 | 第13-15页 |
·饲料及其原料中毒素污染的潜在危害 | 第15-17页 |
·饲料中 T-2 毒素的限量标准 | 第17页 |
·T-2 毒素的检测方法 | 第17页 |
·真菌毒素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对虾品质评价指标 | 第18-20页 |
·有待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T-2 毒素对凡纳滨对虾染毒技术的建立 | 第22-31页 |
·T-2 毒素毒饵料的制备 | 第23-2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讨论 | 第26-27页 |
·T-2 毒素对凡纳滨对虾 LD50的测定 | 第27-31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7页 |
·试验动物 | 第27页 |
·实验步骤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3 T-2 毒素急性诱导凡纳滨对虾肌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 第31-37页 |
·毒素急性诱导凡纳滨对虾肌肉酶学指标的变化规律 | 第31-33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统计方法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页 |
·T-2 毒素急性诱导凡纳滨对虾肌肉微观结构的变化 | 第33-37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3-34页 |
·实验步骤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讨论 | 第36-37页 |
4 T-2 毒素蓄积诱导凡纳滨对虾的性状变化 | 第37-61页 |
·T-2 毒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情况的影响 | 第37-39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页 |
·T-2 毒素对凡纳滨对虾肌肉感官指标的影响 | 第39-46页 |
·材料与主要仪器 | 第39-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5页 |
·分析 | 第45-46页 |
·T-2 毒素对凡纳滨对虾肌肉化学组成指标的影响 | 第46-55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讨论 | 第54-55页 |
·T-2 毒素对凡纳滨对虾酶学指标的影响 | 第55-61页 |
·材料及仪器 | 第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5 T-2 毒素诱导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典型性状变化规律 | 第61-70页 |
·典型性状的筛选 | 第61-65页 |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概述 | 第61页 |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 第61-62页 |
·指标的分类筛选 | 第62-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页 |
·典型性状的变化规律 | 第65-70页 |
·T-2 毒素诱导肝重比的变化规律 | 第65-66页 |
·T-2 毒素诱导熟制肌肉内聚性的变化规律 | 第66页 |
·T-2 毒素诱导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 | 第66-67页 |
·T-2 毒素诱导 ALT 活性的变化规律 | 第67-68页 |
·T-2 毒素诱导丝氨酸的变化规律 | 第68-69页 |
·讨论 | 第69-70页 |
6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作者简历 | 第83-84页 |
导师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