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被动句对比研究及应用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Резюме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 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二、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1页 |
三、 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四、 论文的新意 | 第12-13页 |
五、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一章 俄汉语被动句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25页 |
第一节 被动句概述 | 第14-18页 |
一、 俄语被动句 | 第14-17页 |
二、 汉语被动句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被动概念的认知解读 | 第18-23页 |
一、 被动句认知特点概述 | 第18-20页 |
二、 俄汉语被动句的认知共性 | 第20-22页 |
三、 俄汉语被动句的认知个性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俄汉语被动句的构成对比分析 | 第25-39页 |
第一节 俄语被动句的类型及表被动意义的动词的类型 | 第25-32页 |
一、 俄语被动句的类型 | 第25-28页 |
二、 俄语被动句中表被动意义的动词类型 | 第28-32页 |
第二节 汉语被动句的类型及被动句中的动词 | 第32-36页 |
一、 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 第32-34页 |
二、 汉语被动句中的动词 | 第34-36页 |
第三节 俄汉语被动句形式上的对比 | 第36-38页 |
一、 相同之处 | 第36页 |
二、 不同之处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俄汉语被动句功能对比分析 | 第39-58页 |
第一节 俄汉语被动句认知功能对比 | 第39-41页 |
一、 俄汉语被动句的“致使性”认知参照点 | 第39-40页 |
二、 俄汉语被动句的不可对译性 | 第40-41页 |
第二节 俄汉语被动句修辞功能对比 | 第41-53页 |
一、 俄汉语被动句的语体分布 | 第41-51页 |
二、 俄汉语被动句的感情评价色彩 | 第51-53页 |
第三节 俄汉语被动句语用功能对比 | 第53-57页 |
一、 俄汉语被动句的信息结构 | 第53-55页 |
二、 俄汉语被动句的连贯性 | 第55页 |
三、 俄汉语被动句的透视角度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学习使用被动句的情况分析 | 第58-70页 |
第一节 被动句使用情况的调查 | 第58-59页 |
一、 调查目的和方法 | 第58页 |
二、 调查内容和对象 | 第58-59页 |
第二节 俄汉语被动句翻译偏误类型分析及解决策略 | 第59-69页 |
一、 偏误的界定 | 第59页 |
二、 语法方面 | 第59-63页 |
三、 语义方面 | 第63-66页 |
四、 其他方面 | 第66-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