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蒙古族预科英语及本科英语教材衔接现状调查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预科英语慢班为个案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 引言 | 第9-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三) 论文结构 | 第11-13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一)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界定 | 第13页 |
2﹑教材的界定 | 第13页 |
3﹑衔接的界定 | 第13-14页 |
(二) 相关理论介绍 | 第14-15页 |
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 第14页 |
2﹑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第14-15页 |
3﹑Krashen 的可理解输入假设 | 第15页 |
(三) 国内外英语教材评价的相关理论及研究 | 第15-17页 |
1、 国外部分 | 第15-16页 |
2、 国内部分 | 第16-17页 |
(四) 国内外英语教学衔接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一) 研究问题 | 第20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三) 研究工具 | 第20-21页 |
(四) 问卷调查及访谈过程 | 第21-22页 |
四、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22-45页 |
(一) 两部教材的对比研究 | 第22-28页 |
1、 预科英语教材的特点 | 第22-24页 |
2、 本科英语教材的特点 | 第24-25页 |
3、 两部教材的对比 | 第25-26页 |
4、 教学目标的对比分析 | 第26-28页 |
(二)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第28-40页 |
(三) 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四) 讨论 | 第42-45页 |
1、 教材的原因 | 第42-43页 |
2、 学生自身的原因 | 第43页 |
3、 教师的原因 | 第43页 |
4、 其他 | 第43-45页 |
五、 教学建议 | 第45-50页 |
(一) 升入本科之后继续进行分班教学 | 第45页 |
(二) 复习与授新同时进行 | 第45-46页 |
(三) 增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 第46页 |
(四) 加强教研活动 | 第46页 |
(五) 试图自编衔接教材 | 第46-47页 |
(六) 具体衔接措施 | 第47-50页 |
1、 对词汇教学的建议 | 第47页 |
2、 对语法教学的建议 | 第47-48页 |
3、 对阅读教学的建议 | 第48页 |
4、 对听力教学的建议 | 第48页 |
5、 对口语教学的建议 | 第48-49页 |
6、 对写作教学的建议 | 第49-50页 |
六、 结论 | 第50-51页 |
(一) 研究限制 | 第50页 |
(二)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