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6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3页 |
二、 文字补白的定义 | 第13-15页 |
三、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 第15-16页 |
一、 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强训练学生文字补白能力的意义 | 第16-19页 |
(一) 激发学习兴趣 | 第16页 |
(二) 增加课堂活力 | 第16-17页 |
(三) 引发心灵共鸣 | 第17页 |
(四) 激活教学灵性 | 第17页 |
(五) 立足文本拓展 | 第17页 |
(六) 引领美读体验 | 第17-18页 |
(七) 提高语文能力 | 第18-19页 |
二、 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文字补白能力的训练策略 | 第19-35页 |
(一) 学生文字补白能力的训练原则 | 第19-21页 |
1. 适用性原则 | 第19页 |
2. 限定性原则 | 第19页 |
3. 因材施教原则 | 第19-20页 |
4. 循序渐进原则 | 第20页 |
5. 可操作性原则 | 第20页 |
6. 可评价性原则 | 第20-21页 |
7. 可调控原则 | 第21页 |
(二) 学生文字补白能力训练形式 | 第21-25页 |
1. 教师巧设问题 | 第21-22页 |
2. 自主学习鉴赏 | 第22页 |
3. 小组合作交流 | 第22-23页 |
4. 随堂练习练笔 | 第23页 |
5. 教师示范引导 | 第23-24页 |
6. 媒体动态呈现 | 第24-25页 |
(三) 学生文字补白能力训练方法 | 第25-35页 |
1. 诗歌形象补白,体验诗人情感 | 第25-28页 |
2. 诗歌语言补白,帮助学生想象 | 第28-30页 |
3. 思想内容补白,升华心灵感悟 | 第30-31页 |
4. 表达技巧补白,引领思维飞翔 | 第31-35页 |
三、 训练学生的文字补白能力对教师语文素养的要求 | 第35-38页 |
(一) 树立统领全局观念 | 第35页 |
(二) 培养能力训练意识 | 第35页 |
(三) 提升语言驾驭能力 | 第35-36页 |
(四) 积累丰厚知识储备 | 第36页 |
(五) 积累课堂管理智慧 | 第36页 |
(六) 熟悉学生个体差异 | 第36-37页 |
(七) 具有敏锐洞察力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