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第一章 和谐及和谐社会 | 第14-20页 |
第一节 和谐的内涵 | 第14页 |
第二节 和谐社会的内涵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和谐社会的特征 | 第15-20页 |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第15-16页 |
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 第16-17页 |
三、人与人的和谐共处 | 第17-18页 |
四、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和谐思想及其对和谐社会的作用 | 第20-40页 |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和谐思想 | 第20-24页 |
一、体现和表达民族精神的内容 | 第20-22页 |
二、注重人格和人生价值的内容 | 第22-23页 |
三、倡扬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包含道德伦理内涵的内容 | 第23页 |
四、其他和谐理念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育对构建社会和谐的作用 | 第24-40页 |
一、促进语言和谐美 | 第25-28页 |
二、构建和谐心灵 | 第28-32页 |
三、培养和提升人的道德能力 | 第32-35页 |
四、引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第35-36页 |
五、提高审美品位 | 第36-37页 |
六、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 第37-40页 |
第三章 实现语文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策略 | 第40-69页 |
第一节 树立科学的语文教育观 | 第40-57页 |
一、提倡和谐的语文教育观 | 第40-45页 |
二、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 第45-49页 |
三、树立终身学习观 | 第49-52页 |
四、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第52-57页 |
第二节 充分挖掘、利用语文教材中和谐内容进行和谐思想教育 | 第57-69页 |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和谐思想 | 第57-62页 |
二、利用作文教学实现对和谐思想的渗透 | 第62-65页 |
三、尊重学生主体,提高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愉快和谐中学习 | 第65-68页 |
四、拓展语文教育天地,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和谐思想教育 | 第68-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后记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