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废气再循环策略的均质压燃模式试验与仿真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44页 |
| ·引言 | 第14-19页 |
| ·能源与环境现状堪忧 | 第14-18页 |
| ·传统内燃机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 ·先进节能减排技术 | 第19-22页 |
| ·电动技术 | 第19-20页 |
| ·起停技术 | 第20页 |
| ·停缸技术 | 第20-21页 |
| ·废热回收技术 | 第21页 |
| ·新概念燃烧技术 | 第21-22页 |
| ·HCCI模式试验研究进展 | 第22-36页 |
| ·模式简介 | 第22-23页 |
| ·试验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 ·HCCI模式面临的挑战 | 第28-36页 |
| ·HCCI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第36-40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40-44页 |
| 第2章 数值模拟基础 | 第44-64页 |
| ·湍流模型 | 第44-45页 |
| ·喷雾模型 | 第45-51页 |
| ·液滴破碎模型 | 第45-47页 |
| ·撞壁模型 | 第47页 |
| ·喷嘴模型 | 第47-49页 |
| ·雾化模型 | 第49-51页 |
| ·燃烧模型 | 第51-54页 |
| ·自燃着火模型 | 第54-55页 |
| ·NOX排放模型 | 第55-57页 |
| ·汽油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 | 第57-59页 |
| ·详细化学动力学列表的构建 | 第59-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3章 试验与模拟研究平台 | 第64-78页 |
| ·试验平台 | 第64-69页 |
| ·可变配气机构性能改进 | 第64-66页 |
| ·试验系统 | 第66-69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69-73页 |
| ·瞬时放热率 | 第69-70页 |
| ·EGR率 | 第70-72页 |
| ·IMEP | 第72-73页 |
| ·模拟平台 | 第73-77页 |
| ·几何建模 | 第73-74页 |
| ·计算网格生成 | 第74-76页 |
| ·模型设定 | 第76-77页 |
| ·模型验证 | 第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4章 HCCI模式负荷范围及性能参数试验研究 | 第78-92页 |
| ·试验方法 | 第78-79页 |
| ·负气门重叠策略 | 第79-82页 |
| ·HCCI工作区域及性能 | 第79-82页 |
| ·HCCI燃烧过程参数 | 第82页 |
| ·排气门晚关策略 | 第82-85页 |
| ·HCCI工作区域及性能 | 第84页 |
| ·HCCI燃烧过程参数 | 第84-85页 |
| ·排气门二次开启策略 | 第85-88页 |
| ·HCCI工作区域及性能 | 第86-88页 |
| ·HCCI燃烧过程参数 | 第88页 |
| ·三种EGR策略对比分析 | 第88-91页 |
| ·负荷上限 | 第89页 |
| ·负荷下限 | 第89-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 第5章 HCCI模式缸内微观参数的模拟研究 | 第92-114页 |
| ·CFD模拟工况选择 | 第92-93页 |
| ·HCCI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93-95页 |
| ·HCCI模式微观参数的研究 | 第95-110页 |
| ·不同策略下的流场特征 | 第95-98页 |
| ·缸内湍流动能变化规律 | 第98-99页 |
| ·不同EGR策略的工质分层状况对比 | 第99-101页 |
| ·工质分层对HCCI燃烧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 ·HCCI模式着火燃烧特征 | 第103-105页 |
| ·缸内工质状态的变化历程 | 第105-107页 |
| ·HCCI模式排放物生成特性 | 第107-11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0-114页 |
| 第6章 复合喷油策略对HCCI模式影响的模拟研究 | 第114-130页 |
| ·模拟工况选择 | 第114-115页 |
| ·直喷比例对HCCI燃烧的影响 | 第115-122页 |
| ·直喷比例对性能和燃烧参数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 ·直喷比例对微观参数场的影响 | 第116-122页 |
| ·直喷比例对HCCI排放的影响 | 第122页 |
| ·直喷时刻对HCCI燃烧的影响 | 第122-129页 |
| ·直喷时刻对性能和燃烧参数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 ·直喷时刻对微观参数场的影响 | 第124-128页 |
| ·直喷时刻对HCCI排放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0-136页 |
| ·全文总结 | 第130-134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34-135页 |
| ·工作展望 | 第135-1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6-146页 |
|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46-148页 |
| 致谢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