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内部审计论文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企业内部审计的演进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引言第9-20页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7页
     ·国内外学者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研究第12-14页
     ·国内外学者对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问题的研究第14-17页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第17-18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8-19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9-20页
第2章 公司治理的模式与内部审计的发展演变第20-31页
   ·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第20-23页
     ·早期的单边治理模式—S型治理结构第20-21页
     ·单边治理的弱化—SM型治理结构第21-22页
     ·多边治理的逐渐形成—MWS型治理结构第22-23页
     ·多边治理的强化—ES治理型结构第23页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形成第23-28页
     ·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的形成背景第23-25页
     ·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的内涵及实质第25-26页
     ·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现实合理性第26-28页
   ·西方内部审计的发展及其职能演变第28-31页
     ·萌芽阶段的内部审计第28页
     ·近代内部审计的发展第28-29页
     ·现代内部审计的兴起第29-31页
第3章 利益相关者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第31-39页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第31-32页
     ·公司治理是内部审计的起点和基础第31页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具有一致的目标第31页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监控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第31-32页
   ·公司治理的相关主体及其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第32-35页
     ·内部利益相关主体及其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第32-33页
     ·外部利益相关主体及其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第33-35页
   ·内部审计服务于利益相关主体的有效性第35-39页
     ·内部审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力工具第35页
     ·内部审计有助于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第35-36页
     ·内部审计能有效地控制“内部人控制”第36页
     ·内部审计是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和战略控制的重要手段第36-37页
     ·内部审计能有效地降低组织的信息传递成本第37-39页
第4章 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及主要影响因素第39-43页
   ·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及其职能演变第39-40页
     ·我国内部审计的初始阶段第39页
     ·我国内部审计的过渡阶段第39-40页
     ·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阶段第40页
   ·影响我国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因素第40-43页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第41页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第41-42页
     ·没有把内部审计上升到公司治理的高度第42页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第42-43页
第5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下的内部审计架构第43-51页
   ·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模式及其优缺点第43-46页
     ·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第43-44页
     ·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第44-45页
     ·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第45页
     ·审计委员会和总经理双重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第45-46页
   ·利益相关者治理视角下内部审计的拓展第46-48页
     ·内部审计目标的拓展第46-47页
     ·内部审计服务主体的拓展第47页
     ·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拓展第47-48页
     ·内部审计组织设置的拓展第48页
   ·利益相关者委员会主导的现代内部审计架构第48-51页
     ·股东大会的演变—利益相关者委员会第48-49页
     ·审计委员会的改进—独立审计委员会第49页
     ·独立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现代内部审计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层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下一篇:两相反Stefan问题的数值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