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产权的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1章 企业理论回顾 | 第8-13页 |
·问题的提出:伯利——米恩斯问题 | 第8页 |
·团队生产理论:搭便车问题 | 第8-9页 |
·资产专用性 | 第9-10页 |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10-11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1-13页 |
第2章 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13-22页 |
·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的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激励的本质:剩余索取权而非产权 | 第13页 |
·虚拟产权理论对企业理论的贡献 | 第13-14页 |
·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的实践意义 | 第14-22页 |
·问题现状与回顾:产权不清与治理结构低效 | 第14-20页 |
·所有者缺位 | 第16-17页 |
·制度缺陷与经理人道德缺失 | 第17-19页 |
·软预算约束与企业自生能力 | 第19-20页 |
·为经理人激励提供新的模式 | 第20页 |
·为国企改革提供新思路 | 第20-22页 |
第3章 虚拟产权模型的建立 | 第22-31页 |
·产权与激励的渊源 | 第23-24页 |
·产权与激励的关系 | 第24-25页 |
·虚拟产权模型 | 第25-31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26-29页 |
·对模型的比较说明 | 第29-30页 |
·对模型的修正及解释 | 第30-31页 |
第4章 虚拟产权理论的应用与激励机制重建 | 第31-42页 |
·中国现代企业家的形成历史 | 第31-32页 |
·目前我国企业家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4页 |
·虚拟产权模型对企业家激励的启示 | 第34-36页 |
·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的配套措施 | 第36-42页 |
·提高经济运行的制度化程度 | 第36-37页 |
·培养竞争性的产品和要素市场 | 第37-39页 |
·产品市场 | 第37页 |
·经理人市场 | 第37-38页 |
·资本市场 | 第38-39页 |
·公开上市而非MBO | 第39-40页 |
·政府的作用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