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文献回顾和观点综评 | 第11-16页 |
·国外文献 | 第12-14页 |
·国内文献 | 第14-15页 |
·观点综评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文章框架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文章的结构框架 | 第16-17页 |
第2章 资产减值准备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第17-26页 |
·资产减值准备相关概念及分类 | 第17-18页 |
·对资产定义的认识 | 第17页 |
·资产减值的要义分析 | 第17页 |
·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及分类 | 第17-18页 |
·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资产减值会计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 | 第18-19页 |
·资产减值会计符合现代资产计量理论 | 第19页 |
·资产减值会计是稳健原则的重要体现 | 第19-20页 |
·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分析 | 第20-26页 |
·资产减值的确认 | 第20-22页 |
·资产减值的计量 | 第22-25页 |
·资产减值的披露 | 第25-26页 |
第3章 我国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分析 | 第26-32页 |
·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相关制度规定 | 第26-27页 |
·资产减值政策赋予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 | 第27-30页 |
·坏账准备 | 第27页 |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 第27-28页 |
·存货跌价准备 | 第28页 |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 第28-29页 |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 第29-30页 |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 第30页 |
·我国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 | 第30-32页 |
·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顺应我国公司制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30页 |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 | 第30-31页 |
·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加快会计国际化的需要 | 第31-32页 |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减值政策运用实证分析 | 第32-45页 |
·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情况分析 | 第32-38页 |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2页 |
·我国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情况的分析 | 第32-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单项资产减值准备处理情况分析 | 第38-44页 |
·单项减值准备政策的执行情况 | 第38-39页 |
·单项减值政策运用情况分析 | 第39-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减值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 第45-57页 |
·我国上市公司调节减值准备的常用方式 | 第45-47页 |
·计提比例不当 | 第45页 |
·变更计提比例 | 第45-46页 |
·冲回上年计提 | 第46页 |
·置换资产 | 第46-47页 |
·减少计提基数 | 第47页 |
·八项减值准备对上市公司利润和应税所得的影响 | 第47-50页 |
·企业所得税法对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 | 第48页 |
·各项准备对企业利润及应税所得的影响 | 第48-50页 |
·优化上市公司减值政策选择权的对策 | 第50-57页 |
·进一步完善与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 第51-53页 |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减少利润操纵空间 | 第53-54页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54-55页 |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 第55页 |
·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