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身心健康问题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9页 |
1. 《黄帝内经》与健康 | 第9-13页 |
·健康的定义 | 第9页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第9-11页 |
·《黄帝内经》与身心健康 | 第11-13页 |
2. 《黄帝内经》中有关形神关系的描述 | 第13-24页 |
·形具而神生 | 第13-20页 |
·神由精气而生 | 第14-15页 |
·五脏藏神 | 第15-17页 |
·心主神明 | 第17-18页 |
·脑与精神的关系 | 第18-20页 |
·神为形之主 | 第20-24页 |
·调节人的形体 | 第20-21页 |
·适应环境 | 第21-24页 |
3. 《黄帝内经》中有关身心失调的致病因素 | 第24-34页 |
·身心失调的生理因素 | 第24-25页 |
·身心失调的心理因素 | 第25-30页 |
·情志内伤 | 第25-27页 |
·动机因素 | 第27页 |
·气质因素 | 第27-30页 |
·自然因素 | 第30-31页 |
·社会因素 | 第31-34页 |
4. 《黄帝内经》中身心失调的致病机制 | 第34-39页 |
·气机失调 | 第34-36页 |
·脏腑经络功能失调 | 第36-37页 |
·精血亏虚 | 第37页 |
·神志失常 | 第37-39页 |
5. 《黄帝内经》中有关身心失调的治疗 | 第39-51页 |
·治疗的条件 | 第39-42页 |
·治疗的方法 | 第42-49页 |
·情志相胜疗法 | 第42-45页 |
·情绪刺激疗法 | 第45页 |
·祝由疗法 | 第45-46页 |
·开导劝慰法 | 第46页 |
·顺志从欲疗法 | 第46-47页 |
·暗示疗法 | 第47页 |
·针灸疗法 | 第47-48页 |
·音乐疗法 | 第48-49页 |
·药物等其它疗法 | 第49页 |
·疾病的预防 | 第49-51页 |
·治未病 | 第49-50页 |
·既病防变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