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信息时代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意义 | 第9-16页 |
(一) 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质的要求 | 第9-11页 |
1. 意识与态度 | 第9页 |
2. 知识与技能 | 第9-10页 |
3. 应用与创新 | 第10页 |
4. 社会责任 | 第10-11页 |
(二)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 第11-16页 |
1. 学科定位 | 第11页 |
2. 教师方面 | 第11-13页 |
3. 学生方面 | 第13页 |
4.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体系 | 第13-14页 |
5.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堂教学 | 第14-16页 |
二、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途径 | 第16-28页 |
(一) 调整《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体系 | 第16-24页 |
1. 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 | 第16-17页 |
2. 专科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目标 | 第17-20页 |
3. 专科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内容的构建 | 第20-24页 |
4.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设置 | 第24页 |
(二) 增设《英特尔(?)未来教育》选修课 | 第24-28页 |
1.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介绍 | 第24页 |
2.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特点 | 第24-25页 |
3.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意义 | 第25-27页 |
4.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设置 | 第27-28页 |
三、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 第28-37页 |
(一) 全面提高教育技术教师的能力素养 | 第28-30页 |
1. 理论素养 | 第28页 |
2. 技术素养 | 第28-29页 |
3. 能力素养 | 第29页 |
4. 意识素养 | 第29-30页 |
(二) 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 | 第30-34页 |
1. 充分了解学生 | 第30页 |
2. 给学生知识的结构 | 第30-31页 |
3. 改变教育技术教学形式和方法 | 第31-34页 |
(三)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与不同专业的整合 | 第34页 |
(四)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应用研究 | 第34-35页 |
(五) 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评价体系 | 第35-37页 |
结束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