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致歉言语行为研究
| 一、引言 | 第1-15页 |
| ·关于致歉言语行为 | 第7-9页 |
| ·关于致歉的定义 | 第7-8页 |
| ·关于致歉、致歉语和致歉言语行为的区分 | 第8-9页 |
| ·致歉言语行为研究情况 | 第9-11页 |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0-11页 |
| ·关于致歉的策略 | 第11-13页 |
| ·影响致歉言语行为的因素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与受试 | 第13-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数据收集 | 第14页 |
| ·受试 | 第14-15页 |
| 二、相对权势和社会距离与致歉言语行为的应用 | 第15-23页 |
| ·交际参与者的相对权势 | 第15页 |
| ·交际参与者的社会距离 | 第15-16页 |
| ·调查设计 | 第16-17页 |
|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17-21页 |
| ·进一步验证结果 | 第21-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三、性别因素与致歉言语行为的应用 | 第23-30页 |
| ·性别因素 | 第23-24页 |
| ·调查设计 | 第24-25页 |
|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5-28页 |
| ·强势词语与致歉言语行为 | 第26-27页 |
| ·直接致歉策略的使用 | 第27页 |
| ·关心策略的使用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30页 |
| 四、冒犯程度与致歉言语行为的应用 | 第30-37页 |
| ·冒犯行为的严重程度 | 第30页 |
| ·调查设计 | 第30-31页 |
|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31-35页 |
| ·合作原则与致歉言语行为 | 第33-34页 |
| ·直接致歉策略与致歉言语行为 | 第34-35页 |
| ·进一步验证结果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结束语 | 第37-39页 |
| 注释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附录 | 第42-52页 |
| 中文摘要 | 第52-55页 |
| Abstract | 第55-58页 |
| 后记 | 第58-59页 |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