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前言 | 第5-7页 |
第一章 科普兰论三位音乐教育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 | 第7-23页 |
第一节 科普兰论娜佳·布朗瑞 | 第10-15页 |
第二节 科普兰论库萨维茨基 | 第15-20页 |
第三节 科普兰论保罗·罗森费尔德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科普兰论作曲家 | 第23-47页 |
第一节 科普兰论前辈作曲家查尔斯·艾夫斯 | 第23-27页 |
第二节 科普兰论同辈作曲家 | 第27-39页 |
1.科普兰论哈里斯 | 第27-29页 |
2.科普兰论马克·布利茨坦 | 第29-31页 |
3.科普兰论罗杰·塞欣斯 | 第31-34页 |
4.科普兰论沃尔特·辟斯顿 | 第34-36页 |
5.科普兰论弗吉尔·汤姆森 | 第36-39页 |
第三节 科普兰论美国青年作曲家 | 第39-47页 |
第三章 科普兰引导听众 | 第47-50页 |
第四章 科普兰音乐评论的特点 | 第50-56页 |
1.终身为促进美国现代音乐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 第50-51页 |
2.慧眼识才 | 第51-52页 |
3.深厚的文学修养,简练精辟的文风 | 第52-54页 |
4.闪亮的人格魅力 | 第54-55页 |
5.科普兰的音乐评论是作曲家的评论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