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9页 |
1 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基本概念解读 | 第9-12页 |
1.1 基本概念的说明与界定 | 第9-10页 |
1.1.1 职务、职位和职称 | 第9-10页 |
1.1.2 聘任制和教师聘任制 | 第10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2页 |
2 美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 第12-16页 |
2.1 美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历史回顾 | 第12页 |
2.2 美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2.3 美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发展趋势 | 第13-16页 |
2.3.1 美国大学教师终身制产生的背景 | 第13-14页 |
2.3.2 美国大学教师终身制实施的利弊 | 第14页 |
2.3.3 美国大学教师终身制改革措施 | 第14-16页 |
3 美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案例与特点分析 | 第16-19页 |
3.1 岗位设置状况与分析 | 第16页 |
3.2 聘用政策及程序状况与分析 | 第16-17页 |
3.3 评价考核状况与分析 | 第17页 |
3.4 工资津贴状况与分析 | 第17-18页 |
3.5 福利状况与分析 | 第18-19页 |
4 中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历史现状研究 | 第19-26页 |
4.1 中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历史回顾 | 第19-21页 |
4.2 中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1-24页 |
4.2.1 中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实施现状 | 第21-22页 |
4.2.2 中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存在的弊端 | 第22-24页 |
4.3 中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24-26页 |
4.3.1 借鉴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教师聘任制度 | 第24页 |
4.3.2 结合国情,完善中国特色教师聘任制度 | 第24-26页 |
5 中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案例与特点分析 | 第26-32页 |
5.1 岗位设置状况与分析 | 第26-28页 |
5.2 聘任政策及程序状况与分析 | 第28-29页 |
5.3 评价考核状况与分析 | 第29-30页 |
5.4 工资津贴状况与分析 | 第30-31页 |
5.5 福利状况与分析 | 第31-32页 |
6 中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构建研究 | 第32-49页 |
6.1 中美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特点的比较分析 | 第32-33页 |
6.2 大学教师聘任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33-37页 |
6.2.1 大学教师聘任制度中的目标管理理论 | 第33-34页 |
6.2.2 大学教师聘任制度中的绩效评估理论 | 第34-36页 |
6.2.3 大学教师聘任制度中的激励理论 | 第36页 |
6.2.4 大学教师聘任制度实施的法律基础 | 第36-37页 |
6.3 我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构建研究 | 第37-49页 |
6.3.1 教师岗位设置的构建 | 第37-38页 |
6.3.2 教师聘任政策及程序的构建 | 第38-40页 |
6.3.3 教师评价考核制度的构建 | 第40-45页 |
6 3.4 教师工资津贴标准的构建 | 第45-46页 |
6.3.5 教师福利待遇的构建 | 第46页 |
6.3.6 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 | 第46-47页 |
6.3.7 科研团队聘任的构建 | 第47-49页 |
7 中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推进战略研究 | 第49-53页 |
7.1 对国家及政府的建议 | 第49-50页 |
7.2 对社会的建议 | 第50-51页 |
7.2.1 完善户籍政策和档案管理政策 | 第50页 |
7.2.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50-51页 |
7.2.3 建立职务评审代理机构 | 第51页 |
7.2.4 建立人事仲裁机构 | 第51页 |
7.3 对学校的建议 | 第51-52页 |
7.3.1 大学教师聘任制改革要和其他改革协调发展 | 第51页 |
7.3.2 实行人事代理制度 | 第51-52页 |
7.3.3 发挥教育工会的积极作用 | 第52页 |
7.4 对教师个人的建议 | 第52-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