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教学研究和改革论文

教育视野中的传统游戏研究

引言第1-22页
 一 为什么研究游戏史第12-16页
  (一) 研究现状综述第12-15页
  (二)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5-16页
 二、怎样研究游戏史第16-22页
  (一) 关于教育视野的说明第16-17页
  (二) 关于研究方法的说明第17-19页
  (三) 关于概念的说明第19-21页
  (四) 关于论文框架的说明第21-22页
第一章 远古至西周:游戏的起源第22-43页
 第一节 游戏的起源第22-33页
  一、游戏:辞源学略考第22-24页
  二、我国游戏的起源第24-31页
   (一) 西方经典游戏理论第24-25页
   (二) 我国游戏的起源第25-31页
  三、从甲骨文看我国殷商时期的游戏第31-33页
 第二节 传说中的学校与游戏第33-43页
  一、成均第33-36页
  二、校、序、庠第36-38页
  三、明堂、警宗、辟雍、泮宫第38-40页
  四、西周时期的教育与游戏第40-43页
第二章 春秋战国至汉:游戏的发展第43-68页
 第一节 游戏的发展第43-49页
  一、游戏发展的社会背景第43页
  二、游戏发展的概况第43-49页
   (一) 智力游戏的发展第44-46页
   (二) 技艺性游戏的发展第46-49页
 第二节 游戏道德性的确立第49-68页
  一、游戏观的“百家争鸣”第49-63页
   (一) 儒家的“游于艺”第49-57页
   (二) 道家的“逍遥游”第57-61页
   (三) 墨、法两家的“非乐”观第61-63页
  二、游戏道德性的确立第63-68页
第三章 魏唐:游戏的繁荣(一)第68-93页
 第一节 游戏的繁荣第68-80页
  一、游戏繁荣的社会背景第68-69页
  二、游戏繁荣的概况第69-80页
   (一) 智力游戏的繁荣第70-74页
   (二) 技艺性游戏的繁荣第74-80页
 第二节 游戏道德性的淡化第80-93页
  一、游戏道德性的淡化第80-85页
  二、教育家的游戏观第85-93页
   (一) 玄学家的游戏观第85-88页
   (二) 儒家的游戏观第88-93页
第四章 宋元:游戏的繁荣(二)第93-112页
 第一节 游戏的繁荣第93-103页
  一、游戏繁荣的社会背景第93-96页
  二、游戏繁荣的概况第96-103页
   (一) 智力游戏的繁荣第97-99页
   (二) 技艺性游戏的繁荣第99-103页
 第二节 游戏道德性的恢复第103-112页
  一、游戏道德性的恢复第103-108页
  二、教育家的游戏观第108-112页
   (一) 胡缓的“歌诗及游历教学”第108-109页
   (二) 朱熹的“玩物适情”第109-112页
第五章 明清:游戏的鼎盛第112-135页
 第一节 游戏的鼎盛第112-123页
  一、游戏鼎盛的社会背景第112-114页
  二、游戏鼎盛的概况第114-123页
   (一) 智力游戏的鼎盛第114-119页
   (二) 技艺性游戏的鼎盛第119-123页
 第二节 游戏的世俗化第123-135页
  一、游戏的世俗化第123-128页
   (一) 游戏形式的世俗化第123-124页
   (二) 游戏内容的世俗化第124-126页
   (三) 游戏教化的世俗化第126-128页
  二、教育家的游戏观第128-135页
   (一) 王守仁的“歌诗习礼”第129-132页
   (二) 颜元的“经世致用”第132-135页
结语第135-146页
 一、我国传统游戏的特点及其与教育关系的历史反思第135-140页
 二、传统游戏在现代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地位第140-14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46-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类胚胎生殖细胞的分离克隆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GPS的空空导弹惯导精度评估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