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8页 |
·解题 | 第10-12页 |
·归判性动词 | 第10页 |
·“AXA,BXB”形式 | 第10-11页 |
·“同语”式 | 第11页 |
·归判性“AXA,BXB”格式 | 第11-12页 |
·相关课题研究评述 | 第12-17页 |
·对“同语”式的研究 | 第12-13页 |
·对归判性“AXA”句的研究 | 第13-16页 |
·与之相关的研究 | 第16-17页 |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是非类 | 第18-55页 |
第一节 “A是A,B是B” | 第18-39页 |
一、 解题 | 第18页 |
二、 语表形式 | 第18-25页 |
·“A是A,B是B”的内部构造 | 第18-23页 |
·内部各肢的关系 | 第18-20页 |
·长度 | 第18-19页 |
·次序 | 第19页 |
·结构和词性 | 第19-20页 |
·“X是X”小句的构造 | 第20-23页 |
·分段 | 第20-23页 |
·前段与后段 | 第20-21页 |
·中段 | 第21-23页 |
·前段和后段的关系 | 第23页 |
·重音 | 第23页 |
·“A是A,B是B”的外部构造 | 第23-25页 |
·在小句中 | 第23-24页 |
·在复句中 | 第24页 |
·在一定的语境中 | 第24-25页 |
三、 语里意义 | 第25-32页 |
·“A是A,B是B”的语义类型 | 第25-31页 |
·区别型 | 第25-27页 |
·偏别式 | 第26-27页 |
·平别式 | 第27页 |
·列举型 | 第27-30页 |
·“有”式 | 第28-29页 |
·“合格”式 | 第29-30页 |
·“鲜明”式 | 第30页 |
·区别型和列举型的语义联系 | 第30-31页 |
·熟语类 | 第31页 |
·“A是A,B是B”与先行句和后续句的语义联系 | 第31-32页 |
四、 语用表现 | 第32-37页 |
·“A是A,B是B”基本的语用价值 | 第32-34页 |
·用于描写 | 第33页 |
·用于评判 | 第33-34页 |
·各肢次序的制约因素 | 第34-37页 |
·各肢的数量 | 第34页 |
·制约因素 | 第34-37页 |
五、 与其他格式的转换关系 | 第37-38页 |
·“A是A,B是B”的否定形式 | 第37页 |
·“是”的替换 | 第37-38页 |
·“A是A,B是B”中的哪些可将“是”换成“归” | 第38页 |
·不同语义类型的“A是A,B是B”对应不同变换式 | 第38页 |
“A是A,B是B”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二节 “A不是A,B不是B” | 第39-44页 |
一、 语表形式 | 第39-40页 |
·“A不是A,B不是B”的内部构造 | 第39-40页 |
·内部各肢的关系 | 第39-40页 |
·长度 | 第40页 |
·次序、重音 | 第40页 |
·“X不是X”小句的构造 | 第40页 |
·前段和后段 | 第40页 |
·中段 | 第40页 |
二、 语里意义 | 第40-42页 |
·“A不是A,B不是B”的语义类型 | 第40-42页 |
·对“A是A,B是B”列举型“合格”式的否定 | 第40-41页 |
·前段无指的“A不是A,B不是B” | 第41-42页 |
三、 语用表现 | 第42-43页 |
·列举型“合格”式的否定类的语用价值 | 第42页 |
·前段无指的“A不是A,B不是B”的语用价值 | 第42-43页 |
“A不是A,B不是B”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节 “A不A,B不B” | 第44-55页 |
一、 解题 | 第44页 |
二、 语表形式 | 第44-49页 |
·“A不A,B不B”的内部构造 | 第44-47页 |
·内部各肢的关系 | 第44-46页 |
·长度 | 第45页 |
·次序 | 第45页 |
·结构和词性 | 第45-46页 |
·“X不X”小句的构造 | 第46-47页 |
·分段 | 第46-47页 |
·前段和后段 | 第46-47页 |
·中段 | 第47页 |
·重音 | 第47页 |
·“A不A,B不B”的外部构造 | 第47-49页 |
·在小句中 | 第48-49页 |
·在复句中 | 第49页 |
·在一定的语境中 | 第49页 |
三、 语里意义 | 第49-51页 |
·“A不A,B不B”的语义类型 | 第49-50页 |
·对列举型“A是A,B是B”的“鲜明”式的否定 | 第49-50页 |
·前段无指的“A不A,B不B” | 第50页 |
·“A不A,B不B”的语义特点 | 第50页 |
·“A不A,B不B”的语义和语境的关系 | 第50-51页 |
四、 语用表现 | 第51-52页 |
·用于描写 | 第52页 |
·用于评判 | 第52页 |
五、 与其他格式的转换关系 | 第52-53页 |
·“A不A,B不B”和“A不象A,B不象B”的转换 | 第52-53页 |
·“A不A,B不B”和“A不是A,B不是B”的异同 | 第53页 |
“A不A,B不B”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归属类 | 第55-69页 |
“A归A,B归B” | 第55页 |
一、 语表形式 | 第55-61页 |
·“A归A,B归B”的内部构造 | 第55-60页 |
·内部各肢的关系 | 第55-57页 |
·长度 | 第55-56页 |
·次序 | 第56页 |
·结构和词性 | 第56-57页 |
·“X归X”小句的构造 | 第57-60页 |
·分段 | 第57-60页 |
·前段与后段 | 第57-59页 |
·中段 | 第59-60页 |
·重音 | 第60页 |
·“A归A,B归B”的外部构造 | 第60-61页 |
·在小句中 | 第60页 |
·在复句中 | 第60页 |
·在一定的语境中 | 第60-61页 |
二、 语里意义 | 第61-65页 |
·“A归A,B归B”的语义类型 | 第61-65页 |
·并立关系 | 第61-62页 |
·“虽然A,虽然B,但是” | 第61-62页 |
·区别关系 | 第62-65页 |
·“虽然有A存在,但是B更重要” | 第62-64页 |
·“虽然有A有B,但是A和B是两回事,不能混淆” | 第64-65页 |
三、 语用表现 | 第65页 |
四、 与其他格式的转换 | 第65-67页 |
·“归”的替换 | 第65-66页 |
·“A归A,B归B”与“A是A,B是B”结构比较 | 第66-67页 |
“A归A,B归B”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后记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