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务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图表清单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公共自行车系统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6-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6-17页 |
·框架结构 | 第17-19页 |
2 公共自行车系统分析 | 第19-28页 |
·公共自行车系统 | 第19-22页 |
·信息系统 | 第19-21页 |
·租赁站点系统 | 第21页 |
·道路系统 | 第21-22页 |
·PBS的特点及定位 | 第22-23页 |
·PBS的特点 | 第22页 |
·PBS的定位 | 第22-23页 |
·国内外PBS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巴黎和伦敦 | 第23-24页 |
·杭州、武汉和北京 | 第24-25页 |
·PBS运营经验及相关问题 | 第25-28页 |
3 PBS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使用者满意度 | 第28-40页 |
·PBS服务水平与使用者满意度 | 第28-30页 |
·PBS服务水平 | 第28页 |
·使用者满意度 | 第28-29页 |
·PBS服务水平与使用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 第29-30页 |
·PBS服务水平评价指标选取原则、方法和思路 | 第30页 |
·选取原则 | 第30页 |
·方法、思路 | 第30页 |
·PBS服务水平评价准则层分析 | 第30-35页 |
·信息系统 | 第31页 |
·租赁站点系统 | 第31-33页 |
·道路系统 | 第33-35页 |
·PBS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35-37页 |
·满意度调查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4 PBS服务水平评价模型 | 第40-51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0-47页 |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方法 | 第41页 |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 第41-43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3-44页 |
·模糊合成算子 | 第44-45页 |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分析方法 | 第45-47页 |
·BP人工神经网络 | 第47-50页 |
·BP训练过程 | 第47-49页 |
·BP训练结果的分析和处理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PBS服务水平评价实例及分析 | 第51-68页 |
·东四街道和朝阳门街道的PBS | 第51-52页 |
·使用者满意度调查 | 第52-55页 |
·满意度调查表 | 第52页 |
·调查结果 | 第52-55页 |
·服务水平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55-62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55-57页 |
·隶属度的确定 | 第57-59页 |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值计算 | 第59-62页 |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总结 | 第62页 |
·BP神经网络仿真分析 | 第62-64页 |
·基于三级指标的线路三仿真分析 | 第62-63页 |
·基于二级指标的线路三仿真分析 | 第63-64页 |
·样本分析情况总结 | 第64-66页 |
·PBS服务水平改进顺序 | 第64-65页 |
·PBS服务水平改进措施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8-69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68页 |
·不足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7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