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车辆动态限界计算研究及软件系统开发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1 绪论 | 第11-15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 2 随机因素可靠度分析 | 第15-23页 |
| ·随机变量的均方值合成性质 | 第15-16页 |
| ·正态变量的可靠度计算原理 | 第16-17页 |
| ·影响参数分类 | 第17-19页 |
| ·计算参数分析 | 第19-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3 限界计算方法 | 第23-39页 |
| ·限界 | 第23-27页 |
| ·限界计算方法 | 第23-26页 |
| ·限界基本术语 | 第26-27页 |
| ·限界计算原则 | 第27页 |
| ·地铁车辆限界计算 | 第27-34页 |
| ·车体部分 | 第27-31页 |
| ·转向架部分 | 第31-33页 |
| ·受电弓及受流器部分 | 第33-34页 |
| ·车站区域及高架线(或地面线)车辆限界计算 | 第34页 |
| ·地铁车辆设备限界 | 第34-35页 |
| ·动车车辆限界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4 车辆仿真建模 | 第39-47页 |
| ·SIMPACK及多体动力学基本原理 | 第39-41页 |
| ·SIMPACK简介 | 第39-40页 |
| ·多体动力学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 ·CRH2动力学建模 | 第41-43页 |
| ·模型系统自由度和拓扑结构 | 第41-42页 |
| ·模型假设及非线性因素处理 | 第42-43页 |
| ·模型结构及参数 | 第43-45页 |
| ·轨道激扰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5 动车车辆动态限界研究 | 第47-63页 |
| ·计算模型 | 第47-48页 |
| ·模型限界 | 第48-51页 |
| ·计算截面的选择 | 第48页 |
| ·截面计算点的选择 | 第48-49页 |
| ·极限轮廓 | 第49-51页 |
| ·直线段车辆动态轮廓线 | 第51-55页 |
| ·340km/h车辆动态轮廓线 | 第51-53页 |
| ·不同速度下轮廓控制点运动状态 | 第53-54页 |
| ·不同速度下动态限界 | 第54-55页 |
| ·曲线段车辆动态限界 | 第55-61页 |
| ·线路设置 | 第55-56页 |
| ·273km/h和340km/h车辆动态限界 | 第56-59页 |
| ·不同速度下轮廓控制点运动状态 | 第59-60页 |
| ·不同速度下动态限界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6 计算系统开发 | 第63-75页 |
| ·开发工具简介 | 第63-64页 |
| ·系统开发过程 | 第64-67页 |
| ·算例 | 第67-71页 |
| ·参数分类及输入 | 第67-69页 |
| ·计算准确性验证 | 第69-70页 |
| ·考虑随机参数可靠性的限界计算 | 第70-71页 |
| ·CRH2动车的包络线计算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 ·工作总结 | 第75页 |
| ·展望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 作者简介 | 第79-83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