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5页 |
第一篇 导论 | 第15-28页 |
第一章 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 | 第15-19页 |
第二章 如何研究这个问题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几个基本概念 | 第21-28页 |
第二篇 国际资本流动历史考察和理论述评 | 第28-70页 |
第一章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述评 | 第28-58页 |
第一节 早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 第28-29页 |
第二节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 第29-43页 |
第三节 现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 第43-47页 |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需要外资的基本理论评述 | 第47-53页 |
第五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 第53-58页 |
第二章 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历史考察 | 第58-70页 |
第一节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与格局 | 第58-64页 |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在几次危机中的纵向分析 | 第64-70页 |
第三篇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 第70-120页 |
第一章 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稳定性的影响 | 第70-82页 |
第一节 汇率决定理论评述 | 第70-74页 |
第二节 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回顾与综述 | 第74-77页 |
第三节 不同汇率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77-81页 |
第四节 弹性化前景和货币汇率目标区方案 | 第81-82页 |
第二章 国际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 第82-96页 |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理论 | 第82-85页 |
第二节 国际储备、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评述 | 第85-92页 |
第三节 不同汇率制度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 第92-93页 |
第四节 对资本外逃的分析 | 第93-96页 |
第三章 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与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 | 第96-100页 |
第四章 国际游资和套利基金 | 第100-112页 |
第一节 马克维茨、李沙德模型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利弊分析 | 第100-105页 |
第二节 立体投机的概念、渠道和机制 | 第105-107页 |
第三节 货币危机的一般传染机制 | 第107-112页 |
第五章 戈登模型和预警系统指标体系 | 第112-120页 |
第四篇 国际资本流动控制与协调 | 第120-151页 |
第一章 资本帐户控制的争论 | 第120-130页 |
第一节 资本帐户控制的基本含义 | 第120-122页 |
第二节 开放与控制的依据 | 第122-126页 |
第三节 资本帐户控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 第126-130页 |
第二章 一国内部的控制:托宾税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 | 第130-138页 |
第三章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 第138-151页 |
第一节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基本含义和纳什均衡 | 第138-140页 |
第二节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 第140-144页 |
第三节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争论 | 第144-148页 |
第四节 欧洲货币体系的政策协调及欧元 | 第148-151页 |
第五篇 中国金融开放问题 | 第151-181页 |
第一章 中国金融开放的特殊性和必要性 | 第151-159页 |
第一节 金融深化理论和中国问题的特殊性 | 第151-153页 |
第二节 中国目前资本的管制状况 | 第153-155页 |
第三节 逐步开放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 第155-159页 |
第二章 货币政策的内外协调 | 第159-173页 |
第一节 举债及其风险 | 第159-163页 |
第二节 国际游资对我国的影响 | 第163-165页 |
第三节 国际储备与通货膨胀压力 | 第165-168页 |
第四节 中国的货币替代和资本逃逸 | 第168-173页 |
第三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 第173-181页 |
第一节 中国外汇管理制度回顾 | 第173-176页 |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 第176-178页 |
第三节 联系汇率制度和中、港、澳汇率制度安排 | 第178-181页 |
附录一: 发达国家对FDI的控制 | 第181-184页 |
附录二: OECD组织资本自由化的规定 | 第184-190页 |
附录三: 中国目前的管制状况:IMF的问卷调查 | 第190-197页 |
参考文献 | 第197-202页 |
后记 | 第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