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从传播内容的角度探寻壮族山歌文化的传播--以广西凭祥市山歌文化的传播现状为例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研究的缘起、目的和意义第8-9页
   ·前人研究述评第9-14页
   ·相关概念理解第14-15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壮族山歌文化:壮族的精神家园第16-23页
   ·壮族山歌文化的历史简述第16-18页
   ·壮族山歌文化的现状简述第18-23页
第三章 凭祥市壮族山歌文化的传播现状第23-31页
   ·凭祥市与当地传统文化第23-24页
     ·凭祥市的地理位置和社会背景第23页
     ·凭祥市的壮族传统文化第23-24页
   ·凭祥市壮族山歌文化的传播现状第24-31页
     ·多种多样的壮族山歌团体第26-27页
     ·传统壮族歌圩的重新开放第27-28页
     ·歌词、歌曲的收集、整理和传播第28-29页
     ·壮族山歌文化对全市发展的贡献第29-31页
第四章 山歌的传播内容:主流意识形态、民族文化、生活情感第31-54页
   ·壮族山歌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扩音器第32-40页
     ·主流意识形态与电影《刘三姐》第32-33页
     ·壮族山歌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第33-37页
     ·案例分析:凭祥市友谊镇礼茶村壮族山歌文化的传播情况第37-40页
   ·壮族山歌文化:民族文化传承的纽带第40-45页
     ·凭祥市当地的壮族山歌文化意象第40-42页
     ·壮族山歌文化中的民族文化认同第42-44页
     ·壮族的歌唱传统与民族文化传承第44-45页
   ·壮族山歌文化:日常生活中情感流露的真实写照第45-51页
     ·壮族山歌文化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表达第45-47页
     ·日常生活山歌表达的情感功能:净化第47-49页
     ·案例分析:《班旦交生攸交死》第49-51页
   ·壮族山歌不同内容的传播效果第51-54页
第五章 壮族山歌文化传承延续的动力第54-62页
   ·政府的文化行政行为和商家的经济利益驱动第54-57页
     ·政府的文化行政行为第54-56页
     ·商家的经济利益驱动第56-57页
   ·学者文人的文化责任和民间群众的努力坚守第57-62页
结语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赐予我安宁》个案分析
下一篇:17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民族音乐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