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地铁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的弹塑性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9-12页
   ·本文所做的工作第12-14页
第2章 饱和土的力学变形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理论第14-24页
   ·引言第14页
   ·动荷载作用下土体变形特性第14-16页
     ·非线性第14-15页
     ·滞后性第15页
     ·变形积累性第15-16页
   ·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的主要特征第16-17页
   ·应力与应变的张量分析第17-18页
     ·应力张量及应力张量的分解第17页
     ·应变张量及应变张量的分解第17-18页
   ·应变增量与应力增量第18-19页
   ·岩土弹塑性本构模型第19-23页
     ·屈服准则第19-20页
     ·加、卸载准则第20页
     ·Drucker公设第20-21页
     ·流动法则第21页
     ·硬化规律第21-22页
     ·一般弹塑性本构关系及其矩阵化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地基沉降控制方程及其数值计算结果分析第24-53页
   ·引言第24页
   ·Drucker-Prager弹塑性模型第24-27页
     ·本构方程推导第24-27页
   ·饱和土动力固结方程第27-28页
   ·塑性本构模型结合饱和土动力固结方程第28-29页
   ·列车激振荷载的模拟与施加第29-32页
     ·列车激振荷载的模拟第29-31页
     ·模拟动载的施加第31-32页
   ·数值计算软件FLAC3D简介第32-34页
     ·材料本构模型第32-33页
     ·计算模式第33页
     ·边界条件第33页
     ·内嵌语言第33页
     ·计算分析的一般步骤第33-34页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34-35页
     ·模型基本参数的确定第34页
     ·计算区域及网格单元划分第34-35页
     ·边界条件第35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35-52页
     ·单隧道加载动力计算及结果分析第35-40页
     ·双隧道加载动力计算及结果分析第40-43页
     ·不同加载方式的沉降分布规律比较第43-45页
     ·多次加载动力计算及结果分析第45-49页
     ·不同塑性本构模型的动力计算结果比较第49-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结论第53页
   ·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二叉树的机车故障模糊诊断专家系统
下一篇:地铁引发低频振动的隔振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