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37页 |
·滩涂贝类养殖、卫生概况及污染来源和存在方式 | 第11-16页 |
·滩涂贝类养殖、卫生概况 | 第11页 |
·影响海产贝类食用安全性的主要污染来源和存在方式 | 第11-16页 |
·贝类食品卫生和安全控制对策 | 第16-21页 |
·国内外对贝类各种有害物质实施限量标准 | 第16-19页 |
·保护贝类养殖环境,划分贝类养殖区域 | 第19-20页 |
·建立动态的贝类卫生预警预报系统 | 第20页 |
·加强贝类净化基础研究,提高贝类净化的技术水平 | 第20-21页 |
·贝类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贝类净化的方法 | 第21页 |
·主要净化参数的确定 | 第21-22页 |
·国内外滩涂贝类净化现状 | 第22-25页 |
·贝类保藏技术研究进展 | 第25-36页 |
·水产品保鲜研究进展 | 第25-34页 |
·水产品保活研究进展 | 第34-36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6-37页 |
第2章 紫外非循环净化系统设计 | 第37-43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8-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紫外非循环净化系统的设计 | 第39页 |
·紫外非循环净化系统对海水杀菌能力测试实验 | 第39页 |
·测定方法 | 第3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41页 |
·紫外非循环净化系统设计结果 | 第39-41页 |
·紫外杀菌器对大肠杆菌灭菌效果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净化因子对泥蚶、褶牡蛎微生物净化影响研究 | 第43-57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3-44页 |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检测方法 | 第44-45页 |
·净化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4页 |
·泥蚶、褶牡蛎微生物净化用水水质状况分析 | 第46-47页 |
·贝水比对泥蚶、褶牡蛎微生物净化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换水率对泥蚶、褶牡蛎微生物净化效果的影响 | 第48-50页 |
·温度对泥蚶、褶牡蛎微生物净化效果的影响 | 第50-52页 |
·盐度对泥蚶、褶牡蛎微生物净化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泥蚶、褶牡蛎不同大肠菌群本底值对净化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7页 |
第4章 净化后泥蚶气调包装保活保鲜货架期研究 | 第57-75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57-58页 |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57-58页 |
·实验方法 | 第58-61页 |
·原料的预处理 | 第58-59页 |
·泥蚶检活方法 | 第59页 |
·微生物检测 | 第59页 |
·总挥发性盐基氮 | 第59页 |
·pH | 第59页 |
·乳酸测定 | 第59-60页 |
·氨基酸测定 | 第60页 |
·无机离子测定(湿法消化) | 第60页 |
·粗蛋白测定 | 第60页 |
·粗脂肪测定 | 第60-61页 |
·灰分测定 | 第61页 |
·水分测定 | 第6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1-72页 |
·泥蚶基本化学组成研究 | 第61-62页 |
·不同保藏条件下泥蚶存活率研究 | 第62-63页 |
·不同温度条件下气调包装泥蚶保鲜货架期研究 | 第63-66页 |
·4℃下不同包装泥蚶的保鲜研究 | 第66-68页 |
·4℃下气调包装泥蚶的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 第68-72页 |
·小结 | 第72-75页 |
第5章 净化后泥蚶气调包装货架期内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75-83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75页 |
·实验材料 | 第75页 |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75页 |
·数据处理 | 第7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5-81页 |
·细菌菌落总数变化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75-78页 |
·挥发性盐基氮变化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78-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第6章 HPLC测定泥蚶中ATP、ADP、AMP的含量 | 第83-97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84页 |
·实验材料 | 第84页 |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84页 |
·实验方法 | 第84-85页 |
·色谱条件 | 第84-85页 |
·标准曲线 | 第85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8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5-94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与定性 | 第85-87页 |
·ATP、ADP、AMP标准曲线 | 第87-89页 |
·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实验 | 第89-90页 |
·方法的精密度实验 | 第90-91页 |
·样品中ATP、ADP、AMP含量测定 | 第91-93页 |
·气调包装泥蚶4℃保藏货架期内ATP变化研究 | 第93-94页 |
·小结 | 第94-9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附录 缩略词表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