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 Linux的2~n伪随机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嵌入式系统概述 | 第9-12页 |
·嵌入式系统概念 | 第9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9-10页 |
·从Linux到ARM Linux | 第10-12页 |
·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来源 | 第1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多频激电理论基础 | 第14-24页 |
·激发极化法理论概述 | 第14-15页 |
·2~n系列伪随机信号 | 第15-20页 |
·2~n伪随机多频信号简介 | 第15-16页 |
·2~n系列伪随机多频信号的时域分析 | 第16-20页 |
·2~n伪随机系统方案及优点 | 第20-23页 |
·传统测量方案 | 第20-22页 |
·伪随机测量方案 | 第22-23页 |
·本章小节 | 第23-24页 |
第三章 2~n伪随机系统硬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 第24-43页 |
·系统方案设计 | 第24-29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4-25页 |
·采集方案比较 | 第25页 |
·系统总体方案 | 第25-26页 |
·硬件开发平台 | 第26-29页 |
·2~n伪随机数据采集驱动实现 | 第29-42页 |
·设备驱动程序组成 | 第30-32页 |
·设备驱动模块加载 | 第32-33页 |
·设备驱动模块调试 | 第33页 |
·S3C2410 DMA及驱动模型 | 第33-37页 |
·数据采集驱动实现 | 第37-42页 |
·本章小节 | 第42-43页 |
第四章 2~n伪随机系统的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 第43-62页 |
·Linux移植与搭建 | 第43-49页 |
·交叉编译环境建立 | 第43-44页 |
·Bootloader分析与安装 | 第44-46页 |
·Linux内核裁剪与移植 | 第46-48页 |
·构建嵌入式文件系统 | 第48-49页 |
·嵌入式GUI介绍 | 第49-51页 |
·嵌入式GUI的特点 | 第50页 |
·常见嵌入式GUI系统比较 | 第50-51页 |
·Qtopia core库移植与开发 | 第51-53页 |
·Qt程序开发流程 | 第51-52页 |
·定制Qtopia Core库 | 第52-53页 |
·QtDesigner UI设计 | 第53页 |
·基于Qt的软件实现 | 第53-61页 |
·软件模块划分 | 第54-57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57-58页 |
·多线程应用程序实现 | 第58-61页 |
·本章小节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数据分析 | 第62-68页 |
·系统测试 | 第62-66页 |
·五频原始波形测试 | 第62-63页 |
·RC网络测试 | 第63-66页 |
·数据分析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课题展望 | 第68-70页 |
·工作总结 | 第68页 |
·课题不足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