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磁驱动气门的发动机进气系统CFD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 ·发动机缸内流场的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气道稳流实验 | 第9页 |
| ·激光诊断技术 | 第9-10页 |
| ·数值模拟 | 第10页 |
| ·发动机进气系统CFD研究历程和现状 | 第10-12页 |
| ·发动机进气系统CFD分析总体概述 | 第10-11页 |
| ·国外的情况 | 第11页 |
| ·国内的情况 | 第11-12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 2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的研究 | 第13-17页 |
| ·可变配气机构 | 第13-14页 |
|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 | 第14-16页 |
| ·结构原理 | 第14-15页 |
| ·性能测试 | 第15-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3 发动机缸内工质的运动及评价方法 | 第17-25页 |
| ·发动机缸内工质运动的几种形式 | 第17页 |
| ·发动机缸内工质运动评价方法的分析 | 第17-21页 |
| ·评价参数的分析 | 第17-19页 |
| ·滚流的发展过程及分析 | 第19-21页 |
| ·湍动能产生的机理 | 第21页 |
| ·新的工质运动评价参数 | 第21-23页 |
| ·缸内工质运动几个评价参数 | 第21-22页 |
| ·新的静态模拟缸内工质运动评价参数 | 第22-23页 |
| ·新的动态模拟缸内工质运动评价参数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4 气道及缸内流场的静态模拟 | 第25-39页 |
| ·CFD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 ·基本控制方程 | 第25-26页 |
| ·湍流模型 | 第26页 |
| ·三维计算模型 | 第26-27页 |
| ·计算网格的生成 | 第27-30页 |
| ·边界条件及求解器的设定 | 第30-31页 |
|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30-31页 |
| ·求解器的设定 | 第31页 |
| ·气道及缸内流场的静态模拟 | 第31-38页 |
| ·速度场 | 第31-33页 |
| ·压力场 | 第33-35页 |
| ·五种气门工作模式下的工质运动强度的对比 | 第35-37页 |
| ·湍流沿气缸轴线的衰减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5 气道及缸内流场的三维动态模拟研究 | 第39-57页 |
| ·三维动态模型的建立 | 第39-44页 |
|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 ·动网格的建立 | 第40-44页 |
| ·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求解器的设定 | 第44页 |
| ·气门工作模式 | 第44-45页 |
| ·传统凸轮驱动气门与电磁驱动气门的模拟结果对比 | 第45-54页 |
| ·速度矢量场及缸内进气质量 | 第45-48页 |
| ·缸内压力场及泵气损失 | 第48-50页 |
| ·缸内湍动能场 | 第50-52页 |
| ·缸内工质运动强度 | 第52-53页 |
| ·满负荷下缸内充气量对比 | 第53-54页 |
| ·电磁驱动气门不同转速下的发动机特性比较 | 第54页 |
| ·凸轮与电磁驱动模式下发动机特性比较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 ·总结 | 第57-58页 |
| ·展望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