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员工招聘有效性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与路径设计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构建 | 第15-32页 |
·招聘有效性理论 | 第15-25页 |
·招聘的基本流程 | 第15-16页 |
·招聘有效性的概念 | 第16页 |
·招聘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招聘有效性的评价指标 | 第18-20页 |
·招聘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0-25页 |
·心理契约理论 | 第25-32页 |
·心理契约的概念 | 第25-26页 |
·心理契约的特征 | 第26-27页 |
·心理契约的结构与类型 | 第27-28页 |
·心理契约与招聘有效性的关系研究 | 第28-30页 |
·心理契约与招聘有效性指标的关系研究 | 第30-32页 |
3 方案设计 | 第32-43页 |
·研究变量的界定 | 第32-34页 |
·招聘有效性指标的概念界定 | 第32-33页 |
·心理契约的概念界定 | 第33-34页 |
·研究假设 | 第34-35页 |
·实证研究框架 | 第35-36页 |
·研究样本的选取 | 第36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6-41页 |
·基本资料量表 | 第37页 |
·心理契约量表 | 第37-38页 |
·工作满意度量表 | 第38-39页 |
·离职意图量表 | 第39-40页 |
·工作绩效量表 | 第40-41页 |
·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41-43页 |
4 数据分析 | 第43-61页 |
·研究样本分析 | 第43-44页 |
·信度分析 | 第44-45页 |
·效度分析 | 第45页 |
·因子分析 | 第45-48页 |
·描述性分析 | 第48-52页 |
·心理契约的描述性分析 | 第48-50页 |
·工作满意度的描述性分析 | 第50-51页 |
·离职意图的描述性分析 | 第51页 |
·工作绩效的描述性分析 | 第51-52页 |
·相关分析 | 第52-55页 |
·心理契约及其因子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53页 |
·心理契约及其因子与离职意图的相关性分析 | 第53-54页 |
·心理契约及其因子与工作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 第54-55页 |
·回归分析 | 第55-61页 |
·心理契约因子对工作满意度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56-57页 |
·心理契约因子对离职意图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57-59页 |
·心理契约因子对工作绩效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59-61页 |
5 研究结论 | 第61-72页 |
·研究结果讨论 | 第61-68页 |
·心理契约的描述性结果讨论 | 第61-62页 |
·工作满意度的描述性结果讨论 | 第62-63页 |
·离职意图的描述性结果讨论 | 第63-64页 |
·工作绩效的描述性结果讨论 | 第64页 |
·心理契约与招聘有效性指标的关系讨论 | 第64-68页 |
·研究结论 | 第68-72页 |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 | 第68页 |
·基本研究结论 | 第68-72页 |
6 对策建议 | 第72-87页 |
·加强对心理契约理论的学习和应用 | 第72-74页 |
·做好招聘环节的人才引入管理 | 第74-78页 |
·进行客观的工作展示 | 第75-76页 |
·恰当利用企业承诺 | 第76页 |
·引导员工进行合理化预期 | 第76-77页 |
·重视招聘效果评估 | 第77-78页 |
·完善招聘后的人才开发利用 | 第78-85页 |
·构建以能力为本的企业文化 | 第78-79页 |
·建立公平、公正的晋升机制 | 第79-80页 |
·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 | 第80-81页 |
·完善员工的内部流动机制 | 第81页 |
·组建自我管理型团队 | 第81-82页 |
·加强新老员工的沟通管理 | 第82-84页 |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管理 | 第84-85页 |
·创新点、研究局限与研究方向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附录 | 第90-93页 |
作者简历 | 第93-9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