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英语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章 对阅读过程的认识 | 第17-24页 |
第一节 阅读和阅读理解的定义 | 第17-19页 |
第二节 阅读理解过程的实质 | 第19-22页 |
第三节 阅读教学的目的 | 第22-23页 |
一、阅读的目的 | 第22-23页 |
二、阅读教学的目的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对话教学理论概述 | 第24-40页 |
第一节 对话教学的基本内涵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对话教学的形成背景 | 第25-29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25-27页 |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 第27页 |
三、网络时代传统教师权威的消解 | 第27-28页 |
四、教学相长的实现需要 | 第28页 |
五、我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需要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对话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9-39页 |
一、哲学基础 | 第29-33页 |
二、教育学基础 | 第33-35页 |
三、语言学基础 | 第35页 |
四、心理学 | 第35-36页 |
五、其它理论基础 | 第36-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构建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 | 第40-53页 |
第一节 对话式阅读教学实施的条件 | 第40-42页 |
一、平等的师生和生生关系 | 第40页 |
二、真诚的师生和生生关系 | 第40-41页 |
三、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尊重 | 第41-42页 |
四、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文本对话 | 第42页 |
第二节 对话式阅读教学的主要模式 | 第42-52页 |
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 第43-44页 |
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 第44-47页 |
三、教师与自我的对话 | 第47页 |
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 第47-49页 |
五、学生之间的对话 | 第49-50页 |
六、学生与自我的对话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实验 | 第53-61页 |
第一节 实验的目的 | 第53页 |
第二节 实验的设计 | 第53-57页 |
一、实验样本的选取 | 第53-54页 |
二、分组设计 | 第54页 |
三、小组活动的及时反馈及评价 | 第54-57页 |
第三节 实验的过程 | 第57-59页 |
一、实验前的测试 | 第57页 |
二、实验的教学实施阶段 | 第57-59页 |
三、实验后的测试 | 第59页 |
第四节 测试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一:PRE-TEST | 第66-79页 |
附录二:POST-TEST | 第79-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