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儿童精神及其教育意蕴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0页
一、"儿童精神"概说第10-23页
 (一) 精神的概念第10-12页
  1.精神是一种存在第10-11页
  2.精神存在异于自然存在第11-12页
  3.精神是人的本质属性第12页
 (二) 何谓儿童精神第12-14页
 (三) "儿童精神"认识的历史沿革第14-17页
  1.从属阶段第14-15页
  2.独立阶段第15-16页
  3.推崇阶段第16-17页
 (四) 儿童精神的特点第17-23页
  1.儿童精神的整体性第18-19页
  2.儿童精神的纯真性第19-20页
  3.儿童精神的想象性第20-21页
  4.儿童精神的泛灵性第21-23页
二、儿童精神成长与教育第23-30页
 (一) 儿童精神成长的依据与条件第23-24页
 (二) 儿童精神成长对教育的依托第24-26页
  1.儿童精神成长的阶段性第24页
  2.儿童精神成长的有限性第24-25页
  3.儿童精神成长需要教育第25-26页
 (三) 教育关涉儿童精神成长第26-28页
  1."教育"一词的初始意义第26页
  2.本真的教育及其应然承诺第26-28页
 (四) 教育增进儿童精神成长的可能性第28-30页
三、儿童精神的失落及寻思第30-37页
 (一) 现状描述:教育对儿童精神的压制第30-33页
 (二) 原因探析:儿童精神的悖论性存在第33-37页
  1.感叹与偏好第33-34页
  2.敬佩与压制第34-35页
  3.承认与忽视第35-37页
四、儿童精神的守望与复归第37-49页
 (一) 认识的转换:把儿童当作"儿童"第37-39页
  1."人"是儿童的上位概念第37-38页
  2.儿童是"人"发展的特定阶段第38-39页
 (二) 观念的变革:正视儿童的"语言"第39-43页
  1.游戏:儿童精神发展的"窗口"第40-42页
  2.想象: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成分第42-43页
 (三) 实践的转向:打破儿童的"围墙"第43-46页
  1.教育应观照儿童精神境界的提升第43-44页
  2.教育要注重儿童身体与精神的和谐发展第44-45页
  3.教育应凸显儿童精神的成长意义第45-46页
 (四) 旨趣的回归:着眼儿童的"幸福"第46-49页
  1.教育应对儿童精神给以人文关怀第46页
  2.教育应成为儿童精神的成长世界第46-47页
  3.教育应使儿童精神与生活世界融合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后记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象学教育学视野下的知识教育
下一篇:美国“未来教师培养”计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