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4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8-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研究文献综述 | 第20-35页 |
·创业投资机制研究中的三对主要关系:一个综述指南 | 第21-23页 |
·创业投资基金投资者——创业投资家关系研究 | 第23-24页 |
·创业投资家——创业投资家关系(联合投资)研究 | 第24-29页 |
·创业投资家——创业企业家关系研究 | 第29-35页 |
·对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35-37页 |
·研究框架 | 第37-3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38-40页 |
第二章 创业投资体系概念界定 | 第40-54页 |
·引言 | 第40页 |
·创业投资边界的界定 | 第40-43页 |
·私募股权投资的定义 | 第40-42页 |
·私募股权投资与创业投资的区别 | 第42-43页 |
·创业投资参与主体 | 第43-46页 |
·投资者 | 第43-44页 |
·创业投资家 | 第44页 |
·创业企业家 | 第44-45页 |
·政府促进体系 | 第45页 |
·行业管理体系 | 第45-46页 |
·创业投资过程 | 第46-48页 |
·创业投资治理中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 | 第48-50页 |
·投资者与创业投资家的委托-代理问题 | 第48-49页 |
·创业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的双向委托-代理 | 第49-50页 |
·创业投资对象界定 | 第50-52页 |
·我国创业投资的产业分布 | 第50-52页 |
·我国创业投资分布的阶段 | 第52页 |
·退出机制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创业投资基金薪酬机制研究 | 第54-112页 |
·引言 | 第54页 |
·创业投资基金薪酬条款的结构化研究 | 第54-65页 |
·有限合伙制与创业投资家薪酬条款 | 第54-55页 |
·创业投资基金薪酬条款的结构化分析——来自美国的经验 | 第55-64页 |
·创业投资基金薪酬的再结构化 | 第64-65页 |
·结论及对我国创业投资基金发展的启示 | 第65页 |
·创业投资基金薪酬合约的激励机制研究 | 第65-82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66-67页 |
·创业投资基金激励薪酬模型 | 第67-82页 |
·本节结论 | 第82页 |
·创业投资基金薪酬合约的风险控制机制研究 | 第82-91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83-84页 |
·创业投资基金的薪酬合约风险控制效应研究 | 第84-90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90-91页 |
·基于声誉的创业投资基金动态激励薪酬研究 | 第91-106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92-94页 |
·基本假设 | 第94-95页 |
·合同可观察下创业投资声誉激励模型 | 第95-100页 |
·合同不可观察下创业投资声誉激励模型 | 第100-106页 |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12页 |
第四章 创业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 | 第112-138页 |
·引言 | 第112-113页 |
·创业投资基金组织模式选择 | 第113-118页 |
·常见的创业投资基金组织模式 | 第113-115页 |
·创业投资基金组织模式选择的机制原理 | 第115-118页 |
·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基金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 第118-131页 |
·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基金的激励机制 | 第119-122页 |
·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基金的约束机制 | 第122-123页 |
·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控制机制 | 第123-128页 |
·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组织的监督机制 | 第128-129页 |
·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基金的运作程序 | 第129-131页 |
·创业投资基金的外部治理研究 | 第131-137页 |
·创业投资资金的进入通道的疏通 | 第131-135页 |
·加强与有限合伙制企业相关的配套法规建设 | 第135-136页 |
·加速创业投资退出通道的建立 | 第136-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五章 创业投资企业治理:一个二维产权视角 | 第138-173页 |
·引言 | 第138-139页 |
·创业投资企业治理的关键治理机制 | 第138页 |
·创业投资企业治理中关键性问题 | 第138-139页 |
·本章主要内容介绍 | 第139页 |
·创业企业家替换与融资工具、控制权选择 | 第139-157页 |
·研究的问题 | 第139-140页 |
·研究意义 | 第140-141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143页 |
·基本模型 | 第143-146页 |
·股权融资下控制权分配研究 | 第146-149页 |
·债权融资下控制权分配研究 | 第149-152页 |
·条件剩余索取权与条件控制权二维产权模型 | 第152-156页 |
·本节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156-157页 |
·创业投资家经营干预与融资工具选择研究 | 第157-168页 |
·基本模型 | 第159-162页 |
·社会最有效的控制水平:一个基本参考点 | 第162-163页 |
·融资工具可行性分析 | 第163-164页 |
·各种融资工具下创业投资家经营干预效率分析 | 第164-167页 |
·模型的拓展 | 第167-168页 |
·本节小结 | 第168页 |
·本章小结 | 第168-173页 |
第六章 创业资本退出的控制机制研究 | 第173-192页 |
·引言 | 第173-174页 |
·文献综述 | 第174-175页 |
·基本模型 | 第175-179页 |
·博弈过程 | 第175-176页 |
·主要假设 | 第176-178页 |
·合同与控制权 | 第178-179页 |
·再谈判设计 | 第179-181页 |
·创业资本退出控制权的最优分配 | 第181-185页 |
·创业企业家控制 | 第181-182页 |
·创业投资家控制 | 第182-184页 |
·共同控制 | 第184页 |
·三种控制机制效率的对比分析 | 第184-185页 |
·本章小结 | 第185-192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 | 第192-199页 |
·全文总结 | 第192-196页 |
·关于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的研究结论 | 第192-194页 |
·关于创业投资企业治理研究结论 | 第194-195页 |
·创业资本退出的控制机制研究结论 | 第195-196页 |
·研究不足 | 第196页 |
·研究展望 | 第196-199页 |
·创业投资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展望 | 第196-197页 |
·创业投资治理机制的理论研究展望 | 第197-19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9-208页 |
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208-20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209-210页 |
致谢 | 第2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