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傈僳族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3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3页 |
·研究非智力因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10-11页 |
·研究非智力因素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11页 |
·研究非智力因素是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33页 |
·非智力研究相关理论支撑 | 第13-16页 |
·教学最优化理论 | 第13页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 第13-14页 |
·人本主义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奥苏伯尔的内驱力论 | 第15-16页 |
·行动研究相关理论支持 | 第16-23页 |
·行动研究的起源 | 第16-17页 |
·行动研究与教育的结合 | 第17页 |
·教育行动研究概念 | 第17-18页 |
·教育的行动研究优于传统的教育研究 | 第18-20页 |
·行动研究的模式 | 第20-23页 |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23-33页 |
·国外研究的现状 | 第23-24页 |
·国内的研究 | 第24-32页 |
·已有研究的空白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傈僳族的民族特色 | 第33-38页 |
·傈僳族的分布 | 第33页 |
·傈僳族的族源研究 | 第33-34页 |
·傈僳族的文化 | 第34-36页 |
·语言、文字研究 | 第34页 |
·服饰文化 | 第34-35页 |
·宗教文化 | 第35-36页 |
·傈僳族民族文化对儿童的影响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研究的方法与程序 | 第38-47页 |
·研究方法 | 第38-40页 |
·量表简介 | 第38-40页 |
·研究程序 | 第40-44页 |
·被试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第五章 运用行动研究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 第47-65页 |
·增加与学生的交流 | 第49-53页 |
·强化情感体验 | 第49-51页 |
·增加语言交流 | 第51-53页 |
·课堂教学时用情感感染学生 | 第53页 |
·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 第53-56页 |
·引起物理学习的需要 | 第53-54页 |
·提供有效的学习诱因 | 第54-56页 |
·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 第56-65页 |
·注重实验 | 第56-62页 |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学史 | 第62-63页 |
·精心设计课的引入 | 第63-65页 |
第六章 课题研究的结论、收获与不足 | 第65-68页 |
·研究结论 | 第65页 |
·课题研究的收获 | 第65-68页 |
·学生的收获 | 第65-67页 |
·老师的收获 | 第67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90页 |
附录A | 第71-77页 |
附录B | 第77-88页 |
附录C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