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典诗歌阅读教学审美的音乐途径探索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1 诗乐一体的历程及规律 | 第12-22页 |
·诗乐一体的历程概述 | 第12-17页 |
·乐为诗心 | 第12-15页 |
①谣—歌---诗的原型诗歌发展 | 第12-13页 |
②从《诗经》到楚辞 | 第13-14页 |
③乐府大盛 | 第14-15页 |
·诗主乐从 | 第15-16页 |
·乐为诗本 | 第16页 |
·诗乐新唱 | 第16-17页 |
·古代诗歌的音乐特征解析 | 第17-22页 |
2 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审美的音乐途径构想 | 第22-33页 |
·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审美的音乐途径依据 | 第22-23页 |
·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审美的音乐理由 | 第22-23页 |
·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审美的诗歌理由 | 第23页 |
·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审美的音乐途径定义 | 第23-33页 |
·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审美音乐途径的学生心理机制分析 | 第24-25页 |
·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审美的音乐途径构建 | 第25-33页 |
①有声之乐-----诗乐共舞 | 第25-27页 |
②寂静之声-----唱响诗经 | 第27-33页 |
3 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审美音乐途径的主要教法及教例 | 第33-42页 |
·音乐辅助及教例 | 第33-34页 |
·吟诵法及教例 | 第34-37页 |
·吟诵的意义和方法 | 第34-35页 |
·吟诵教学教例呈现 | 第35-37页 |
·朗读法及教例 | 第37-39页 |
·朗读的要求和符号处理 | 第37-38页 |
·朗读教学教例呈现 | 第38-39页 |
·译、写、唱诗及教例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