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一 绪论 | 第9-1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 有关教材中故事类作品的研究 | 第11-13页 |
2. 有关幼儿园教材的研究 | 第13-15页 |
3. 有关幼儿园教材中故事类作品的研究 | 第15-17页 |
二 研究设计 | 第17-20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 内容分析法 | 第17-18页 |
2. 文献法 | 第18页 |
(三) 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四) 资料整理与分析 | 第19-20页 |
三 故事类作品人物分析 | 第20-31页 |
(一) 人物类型以动物形象为主 | 第20-22页 |
(二) 人物特性多元化,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 | 第22-31页 |
1. 人物的命名方式多样 | 第22-24页 |
2. 人物对比凸显人物特征,映衬主题 | 第24页 |
3. 拟人法使“物”具有“人”的特性,但对物性特征的把握不够 | 第24-26页 |
4. 男性居于中心地位,男女人物多保持传统形象 | 第26-31页 |
四 故事类作品主题分析 | 第31-43页 |
(一) 蕴含单一主题的作品居多,故事主题讲求单纯明确 | 第31-33页 |
(二) 知识类、道德类、情感类主题是故事传递的重点,主题种类有失偏颇 | 第33-43页 |
1. 知识类主题重视健康、科学知识的传达 | 第35-37页 |
2. 道德类主题重视与他人关系的建立和自身品质的塑造 | 第37-38页 |
3. 情感类主题重视人际相处、自我肯定和情绪调适的方法 | 第38-40页 |
4. 审美类主题重视对自然风光的描写 | 第40页 |
5. 其他类主题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 第40-43页 |
五 故事类作品情节分析 | 第43-52页 |
(一) 情节叙述方式以顺叙为主 | 第43-45页 |
(二) 情节组织使用常用结构 | 第45-49页 |
1. 三迭结构 | 第45-46页 |
2. 犯错-惩罚-改正模式 | 第46-47页 |
3. 对比结构 | 第47-48页 |
4. 中心-步骤-结局模式 | 第48-49页 |
(三) 完美结局使用不同的方式,传达快乐 | 第49-52页 |
1. 作者总结 | 第49页 |
2. 人物对白 | 第49页 |
3. 人物行为 | 第49页 |
4. 内心独白 | 第49-52页 |
六 建议 | 第52-56页 |
(一) 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 第52-54页 |
1. 坚持正确的教材编写原则 | 第52-53页 |
2. 更新幼儿园教材的内容 | 第53-54页 |
(二) 对幼儿园教师的建议 | 第54-55页 |
1. 加强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 第54-55页 |
2. 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类作品,回归“文学性” | 第55页 |
(三) 对未来研究的设想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一、中文部分 | 第56-58页 |
二、英文部分 | 第58-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