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1-13页 |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1.4.1 新教师 | 第13页 |
1.4.2 话语 | 第13页 |
1.4.3 课堂话语 | 第13页 |
1.4.4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2.1 新手教师 | 第15-18页 |
2.1.1 国外有关新手教师的研究 | 第15-17页 |
2.1.2 国内有关新手教师的研究 | 第17-18页 |
2.2 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 | 第18-20页 |
2.2.1 国外有关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 | 第18-19页 |
2.2.2 国内有关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 | 第19-20页 |
2.3 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评述 | 第20-22页 |
3 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3.1 Krashen“输入假设”理论 | 第22页 |
3.2 话语分析理论 | 第22-23页 |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4 研究设计 | 第24-30页 |
4.1 研究问题 | 第24页 |
4.2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4.3.1 课堂观察法 | 第25-26页 |
4.3.2 话语分析法 | 第26页 |
4.3.3 深度访谈法 | 第26页 |
4.4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应然特征 | 第26-30页 |
4.4.1 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性 | 第26-28页 |
4.4.2 教师课堂话语的规范性 | 第28页 |
4.4.3 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性 | 第28-29页 |
4.4.4 教师课堂话语的逻辑性 | 第29-30页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0-68页 |
5.1 小学英语新教师课堂话语真实性的实然分析 | 第30-40页 |
5.1.1 新教师课堂话语情景真实性 | 第30-35页 |
5.1.2 新教师课堂话语语言真实性 | 第35-38页 |
5.1.3 新教师课堂话语内容真实性 | 第38-40页 |
5.2 小学英语新教师课堂话语规范性的实然分析 | 第40-50页 |
5.2.1 新教师课堂话语的正确性 | 第40-44页 |
5.2.2 新教师课堂话语的准确性 | 第44-48页 |
5.2.3 新教师课堂话语的得体性 | 第48-50页 |
5.3 小学英语新教师课堂话语互动性的实然分析 | 第50-58页 |
5.3.1 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互动性 | 第51-53页 |
5.3.2 学生语言输出的互动性 | 第53-56页 |
5.3.3 学生建构知识的互动性 | 第56-58页 |
5.4 小学英语新教师课堂话语逻辑性的实然分析 | 第58-68页 |
5.4.1 课堂导入的逻辑顺序 | 第59-60页 |
5.4.2 课堂提问的层次关系 | 第60-62页 |
5.4.3 环节过渡的承接关系 | 第62-64页 |
5.4.4 细节组织结构的连贯性 | 第64-68页 |
6 结论与启示 | 第68-7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8-70页 |
6.2 研究建议 | 第70-72页 |
6.2.1 明确教学目的,尽量创设贴近生活现实的情景进行教学 | 第70-71页 |
6.2.2 把握教学细节,进一步加强对规范、地道英语的学习 | 第71页 |
6.2.3 紧扣教学目标,使教学设计和课堂语言更富逻辑性 | 第71-72页 |
6.2.4 鼓励学生语言输出,增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活动的设置 | 第72页 |
6.3 研究反思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A 访谈提纲 | 第77-78页 |
附录B 课例 | 第78-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