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8-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一、研究课题的必要性 | 第8-11页 |
二、课题的可行性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对比教学方法在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3-15页 |
一、对比教学法在国内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二、对比教学法在国外研究情况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 | 第16页 |
第三节 奥苏贝尔——学习动机 | 第16-17页 |
第四节 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一、对比的定义 | 第17页 |
二、对比教学法的定义 | 第17-18页 |
第五节 常见对比教学法的分类 | 第18-21页 |
一、概念对比法 | 第18-19页 |
二、异同对比法 | 第19页 |
三、实验对比法 | 第19-21页 |
第三章 中考改革后对比教学方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策略 | 第21-57页 |
第一节 研究策略 | 第21-23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1页 |
二、研究时间 | 第21页 |
三、研究的变量 | 第21-23页 |
第二节 研究过程 | 第23-25页 |
一、提出问题 | 第23页 |
二、做出假设 | 第23页 |
三、制定计划 | 第23-24页 |
四、实施计划 | 第24页 |
五、表达交流 | 第24-25页 |
六、得出结果 | 第25页 |
七、反思及总结 | 第25页 |
第三节 实施策略 | 第25-57页 |
一、概念教学 | 第25-34页 |
二、物质结构教学 | 第34-46页 |
三、实验教学 | 第46-54页 |
四、利用对比解决中考难题 | 第54-57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 | 第57-70页 |
第一节 学生现状调查 | 第57-59页 |
第二节 学习成绩和对比学习能力开始前的测试与分析 | 第59-61页 |
一、成绩前测 | 第59-60页 |
二、对比学习能力前测 | 第60-61页 |
第三节 学习成绩和对比学习能力中间测试与分析 | 第61-62页 |
一、成绩中测 | 第61-62页 |
二、对比学习能力中测 | 第62页 |
第四节 学习成绩和对比学习能力最后测试与分析 | 第62-64页 |
一、成绩后测 | 第62-63页 |
二、对比学习能力后测 | 第63-64页 |
第五节 对比学习后其他方面分析 | 第64-70页 |
一、学习态度、兴趣变化 | 第66页 |
二、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 第66-67页 |
三、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分析 | 第67-68页 |
四、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分析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第70-72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70页 |
第二节 反思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附录 | 第74-86页 |
附录A 对比教学方法实施前学生调查问卷 | 第74-76页 |
附录B 对比教学方法实施末调查问卷 | 第76-77页 |
附录C 对比教学实施前测试试卷 | 第77-80页 |
附录D 对比教学实施中测 | 第80-83页 |
附录E 对比教学实施后测试试卷 | 第83-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