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区域交通噪声预测与评价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1.1.2 我国汽车拥有状况 | 第12页 |
1.1.3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 | 第12-13页 |
1.1.4 交通噪声的危害 | 第13页 |
1.2 国内外声环境状况及研究成果 | 第13-16页 |
1.2.1 国外声环境状况与研究 | 第13-15页 |
1.2.2 我国声环境状况与研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交通噪声的基本物理量 | 第19-26页 |
2.1 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 | 第19-20页 |
2.1.1 声压 | 第19页 |
2.1.2 声强级、声压级和声功率级 | 第19-20页 |
2.1.3 等响曲线 | 第20页 |
2.1.4 A计权声压级 | 第20页 |
2.2 声波的频率和频谱 | 第20-22页 |
2.2.1 声频率和频谱 | 第20-21页 |
2.2.2 倍频程 | 第21-22页 |
2.3 交通噪声评价指标 | 第22-24页 |
2.3.1 等效声级 | 第22页 |
2.3.2 累积百分声级 | 第22-23页 |
2.3.3 交通噪声指数TNI | 第23页 |
2.3.4 噪声评价指数NR | 第23-24页 |
2.4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交通噪声预测模型 | 第26-36页 |
3.1 国外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 | 第26-28页 |
3.1.1 美国FHWA模型 | 第26页 |
3.1.2 英国CoRTN模型 | 第26-27页 |
3.1.3 德国预测系统 | 第27-28页 |
3.2 国内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 | 第28-35页 |
3.2.1 交通部2006版规范模型 | 第28-31页 |
3.2.2 环保部2009版声导则模型 | 第31-33页 |
3.2.3 环形交叉口交通噪声预测模型 | 第33-34页 |
3.2.4 等效声级法 | 第34-35页 |
3.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原理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道路交通噪声调查 | 第36-47页 |
4.1 调查目的 | 第36页 |
4.2 调查方案 | 第36-38页 |
4.2.1 点位布设原则 | 第36-37页 |
4.2.2 调查方法 | 第37页 |
4.2.3 调查仪器 | 第37-38页 |
4.3 调查时间和地点 | 第38-41页 |
4.4 调查数据 | 第41-46页 |
4.4.1 累积百分声级 | 第43-45页 |
4.4.2 交通噪声指数 | 第45页 |
4.4.3 调查区域划分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实证 | 第47-62页 |
5.1 路段预测模型验证 | 第47-58页 |
5.1.1 路段交通噪声预测模式选定 | 第47-48页 |
5.1.2 预测模式参数选定 | 第48页 |
5.1.3 路段不同预测模式结果对比 | 第48-50页 |
5.1.4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50-56页 |
5.1.5 不同道路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分析 | 第56-58页 |
5.2 环形交叉口预测模型验证 | 第58-61页 |
5.2.1 预测模型计算 | 第58-61页 |
5.2.2 环形交叉口各模型与实测值比较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城市区域交通噪声分布图 | 第62-72页 |
6.1 噪声地图基本概念 | 第62页 |
6.1.1 噪声地图定义 | 第62页 |
6.1.2 绘制步骤 | 第62页 |
6.2 噪声地图绘制 | 第62-71页 |
6.2.1 绘图软件 | 第62-63页 |
6.2.2 地图绘制 | 第63-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附录A 车头时距表 | 第76-77页 |
附录B 车速计算表 | 第77-78页 |
附录C 拟合回归模型数据表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