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高三物理复习中提高学生建模能力的实践探索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第10-12页
        1.2.1 研究的目标第10页
        1.2.2 研究的内容第10-11页
        1.2.3 研究的方法第11-12页
第2章 高三物理复习中提高学生建模能力的理论探讨第12-20页
    2.1 模型与物理模型第12-13页
    2.2 建模与建模能力第13-14页
    2.3 建构主义理论和迁移理论第14-15页
        2.3.1 建构主义理论第14-15页
        2.3.2 迁移理论第15页
    2.4 高中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5-20页
        2.4.1 与物理建模能力培养有关文献的概况第15-16页
        2.4.2 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研究的综述第16-20页
第3章 近十年高考物理江苏卷体现建模能力的统计分析第20-25页
    3.1 近十年来高考物理江苏卷体现建模能力统计分析第20-24页
        3.1.1 目标设计第20页
        3.1.2 样本选择第20页
        3.1.3 分析基础第20-21页
        3.1.4 统计数据第21-23页
        3.1.5 数据分析第23-24页
    3.2 近十年高考物理江苏卷体现建模能力的统计的启示第24-25页
第4章 高三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现状调查分析第25-31页
    4.1 高三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现状的调查第25-30页
        4.1.1 目标设计第25页
        4.1.2 样本选择第25页
        4.1.3 调查背景第25页
        4.1.4 试卷情况介绍第25-26页
        4.1.5 具体建模能力分析的试题及答案第26-27页
        4.1.6 建模能力指标第27-28页
        4.1.7 答题情况统计第28-29页
        4.1.8 建模能力水平与不足第29-30页
    4.2 调查结论第30-31页
第5章 高三物理复习中提高学生建模能力的实践第31-50页
    5.1 提高学生建模能力实践的原则第31页
    5.2 提高学生建模能力的策略第31-33页
    5.3 高三物理复习中提高学生建模能力的实践概况第33-34页
        5.3.1 实践背景第33-34页
        5.3.2 实践过程第34页
        5.3.3 总体效果第34页
    5.4 提高学生建模能力的实践案例第34-49页
        5.4.1 案例一:高三一轮复习之曲线运动单元复习第34-43页
        5.4.2 案例二:高三二轮复习之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专题第43-49页
        5.4.3 教学案例小结第49页
    5.5 提高学生建模能力的实践小结第49-50页
第6章 本课题研究结论第50-52页
    6.1 本课题研究的总结第50页
    6.2 本研究的质性评价第50-51页
    6.3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51页
    6.4 展望与期待第51-52页
附录1第52-55页
附录2第55-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越南高中生对社交网站态度的调查研究--以谅山市为例
下一篇:高中地理迷思概念转变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