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16-32页 |
2.1 伦理型领导 | 第16-22页 |
2.1.1 伦理型领导的定义与内涵 | 第16-17页 |
2.1.2 不同类型领导风格与伦理型领导的比较 | 第17-19页 |
2.1.3 伦理型领导研究的理论视角 | 第19-22页 |
2.2 主人翁行为 | 第22-28页 |
2.2.0 主人翁行为的源起 | 第22-24页 |
2.2.1 主人翁行为的内涵 | 第24-26页 |
2.2.2 主人翁行为与组织公民行为比较 | 第26-28页 |
2.3 伦理型领导与员工主人翁行为 | 第28-30页 |
2.3.1 对文献的简要述评 | 第28-29页 |
2.3.2 理论缺口 | 第29-30页 |
2.3.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2-40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3.2 案例选取与案例简介 | 第33-35页 |
3.2.1 案例选取 | 第33-34页 |
3.2.2 案例简介 | 第34-35页 |
3.3 资料收集 | 第35-37页 |
3.4 数据分析 | 第37页 |
3.5 研究信度和效度 | 第37-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40-50页 |
4.1 开放式编码 | 第40-44页 |
4.2 主轴编码 | 第44-46页 |
4.3 选择性编码 | 第46-48页 |
4.4 编码过程及核心范畴蕴含的逻辑关系 | 第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研究发现与理论模型 | 第50-63页 |
5.1 伦理型领导知行合一与员工主人翁意识和行为知行合一 | 第50-52页 |
5.2 领导管理认知转变是前提 | 第52-54页 |
5.3 领导对员工“知行互促”策略的关键过渡:领导内求利他 | 第54-55页 |
5.4 领导对员工“知行互促”策略系统 | 第55-59页 |
5.5 家文化构建到主人翁意识和主人翁行为 | 第59-60页 |
5.6 概念模型 | 第60-6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延伸讨论 | 第63-70页 |
6.1 传统文化践履型企业伦理型领导知行合一 | 第63-64页 |
6.2 伦理型领导的利他动机 | 第64-65页 |
6.3 伦理型领导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真诚感化 | 第65页 |
6.4 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影响的过程策略:知行并进,知行互促 | 第65-66页 |
6.5 传统文化践履型企业主人翁行为的特点 | 第66-69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件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