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4页 |
1.5 研究内容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32页 |
2.1 知识理论发展脉络及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2.1.1 知识的定义 | 第15-16页 |
2.1.2 知识的分类 | 第16-17页 |
2.2 知识分享行为理论发展脉络及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2.2.1 知识分享行为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2.2 知识分享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19-21页 |
2.2.3 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2.2.4 知识分享行为的结果变量 | 第23-24页 |
2.2.5 知识分享行为的简要述评 | 第24页 |
2.3 知识互惠理论发展脉络及其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2.3.1 知识互惠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2.3.2 知识互惠的前因和结果变量 | 第25-26页 |
2.4 员工创造力理论发展脉络及研究进展 | 第26-31页 |
2.4.1 员工创造力概念界定 | 第26页 |
2.4.2 员工创造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26-28页 |
2.4.3 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 第28-31页 |
2.4.4 员工创造力的简要述评 | 第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 | 第32-38页 |
3.1 模型构建 | 第32-33页 |
3.2 假设提出 | 第33-37页 |
3.2.1 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与员工自身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33-34页 |
3.2.2 同事知识互惠对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与员工自身创造力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 | 第34-35页 |
3.2.3 内在任务动机对同事知识互惠与员工自身创造力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35-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38-47页 |
4.1 数据收集 | 第38-39页 |
4.1.1 调研背景 | 第38页 |
4.1.2 问卷设计 | 第38-39页 |
4.1.3 数据收集 | 第39页 |
4.2 变量测量 | 第39-42页 |
4.3 问卷预测试 | 第42-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 | 第47-65页 |
5.1 研究样本概述 | 第47-50页 |
5.2 信度分析 | 第50-51页 |
5.3 效度分析 | 第51-54页 |
5.4 同源误差分析 | 第54页 |
5.5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 第54-57页 |
5.6 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 | 第57-64页 |
5.6.1 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与员工自身创造力的直接效应检验 | 第57-58页 |
5.6.2 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与同事知识互惠关系检验 | 第58-59页 |
5.6.3 同事知识互惠与员工自身创造力关系检验 | 第59-60页 |
5.6.4 同事知识互惠对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与员工自身创造力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60-62页 |
5.6.5 员工内在任务动机对同事知识互惠与员工自身创造力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62-64页 |
5.6.6 第二阶段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6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果讨论与管理启示 | 第65-69页 |
6.1 假设检验结果总结 | 第65页 |
6.2 研究结果讨论 | 第65-67页 |
6.2.1 控制变量结果讨论 | 第65-66页 |
6.2.2 主要变量结果讨论 | 第66-67页 |
6.3 管理启示 | 第67-6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附录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