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专有名词+普通名词”组合形式考察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9-10页 |
1.3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姓名类+职衔类指人名词”组合形式 | 第15-27页 |
2.1 姓名+职衔类指人名词 | 第15-22页 |
2.1.1 姓名+职衔类指人名词 | 第15-20页 |
2.1.2 职衔类指人名词+姓名 | 第20-22页 |
2.2 姓/名+职衔类指人名词 | 第22-27页 |
2.2.1 姓氏+职衔类指人名词 | 第23-25页 |
2.2.2 名字+职衔类指人名词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姓名类+身份类指人名词”组合形式 | 第27-38页 |
3.1 姓名+身份类指人名词 | 第27-34页 |
3.1.1 姓名+身份类指人名词 | 第27-29页 |
3.1.2 身份类指人名词+姓名 | 第29-34页 |
3.2 姓/名+身份类指人名词 | 第34-38页 |
3.2.1 姓氏+身份类指人名词 | 第34-35页 |
3.2.2 名字+身份类指人名词 | 第35-37页 |
3.2.3 身份类指人名词+名字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姓名类+亲属类指人名词”组合形式 | 第38-47页 |
4.1 姓名+亲属类指人名词 | 第38-42页 |
4.1.1 姓名+亲属类指人名词 | 第38-40页 |
4.1.2 亲属类指人名词+姓名 | 第40-42页 |
4.2 姓/名+亲属类指人名词 | 第42-47页 |
4.2.1 姓氏+亲属类指人名词 | 第42-44页 |
4.2.2 名字+亲属类指人名词 | 第44-45页 |
4.2.3 亲属类指人名词+名字 | 第45-47页 |
第五章 “专有名词+普通名词”组合形式的指称功能 | 第47-58页 |
5.1 介绍功能 | 第47-49页 |
5.1.1 介绍自己 | 第47-48页 |
5.1.2 介绍他人 | 第48-49页 |
5.2 人际关系指示功能 | 第49-53页 |
5.2.1 亲疏关系 | 第49-50页 |
5.2.2 权势关系 | 第50-51页 |
5.2.3 一致关系 | 第51-52页 |
5.2.4 动态关系 | 第52-53页 |
5.3 情感指示功能 | 第53-55页 |
5.3.1 积极情感 | 第53-54页 |
5.3.2 消极情感 | 第54-55页 |
5.4 交际动机指示功能 | 第55-58页 |
5.4.1 拉近距离 | 第55-56页 |
5.4.2 疏远距离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