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对象及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延边文学批评现状 | 第16-31页 |
2.1 文学期刊与报刊类的文学批评振兴 | 第16-22页 |
2.1.1 《天池》文学评论激励延边文学进步 | 第17页 |
2.1.2 延边文学评论对寻根心理的文化认同 | 第17-18页 |
2.1.3 延边文学评论与中原文学批评的融汇交织 | 第18页 |
2.1.4 《雁鸣湖》等杂志文学评论的积极引导 | 第18-21页 |
2.1.5 《延边日报》《延边晨报》《延边晚报》《珲春日报》等文学评论的拨乱反正 | 第21-22页 |
2.2 研究期刊类 | 第22-26页 |
2.2.1 《延边大学学报》创立和蓬勃发展 | 第23-24页 |
2.2.2 《东疆学刊》的文学评论发展 | 第24-26页 |
2.2.3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的文学评论研究 | 第26页 |
2.3 文选和著作类 | 第26-31页 |
2.3.1 《延边五十年文艺作品选(散文·报告文学·文论卷)》的系统研究 | 第27-28页 |
2.3.2 专著论述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延边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 | 第31-37页 |
3.1 延边十七年文学阶段的文学批评基点(1949-1966) | 第31-33页 |
3.1.1 延边十七年文学 | 第31-32页 |
3.1.2 延边十七年文学的文学评论基点 | 第32-33页 |
3.2 延边文革时期文学批评概况1966-1976) | 第33-34页 |
3.2.1 延边文革文学 | 第33页 |
3.2.2 延边“文革文学”的文学批评概况 | 第33-34页 |
3.3 延边新时期文学的文学批评崛起(1977-2010) | 第34-37页 |
3.3.1 新时期延边文学 | 第34页 |
3.3.2 新时期文学的延边文学批评崛起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延边文学批评与内地文学批评的关联 | 第37-43页 |
4.1 地域文学批评间的互相关注和评介关联 | 第37-38页 |
4.2 内地重要作家对延边文学评论的肯定 | 第38-40页 |
4.2.1 对作家的肯定 | 第38-40页 |
4.2.2 对延边文学作品的肯定 | 第40页 |
4.3 延边州文学评论与内地汉文文学评论的同步发展 | 第40-43页 |
第五章 延边文学批评的特点及影响 | 第43-49页 |
5.1 延边文学批评的特点 | 第43-46页 |
5.1.1 延边文学批评的民族性体现 | 第43-44页 |
5.1.2 延边文学批评的地域性呈现 | 第44-45页 |
5.1.3 延边文学批评的碎片化体现 | 第45-46页 |
5.2 延边文学批评对于延边民族地域文学的影响 | 第46-49页 |
5.2.1 多元化的延边文学批评促进了延边民族地域文学发展 | 第46页 |
5.2.2 延边文学批评丰富了主流文学评论内涵 | 第46-49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附录A | 第55-56页 |
附录B | 第56-59页 |
附录C | 第59-61页 |
附录D | 第61-63页 |
附录E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