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1.2.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 第17-19页 |
1.3.1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1.3.1.1 城市公交 | 第17页 |
1.3.1.2 公交运营 | 第17-18页 |
1.3.1.3 政府职能 | 第18页 |
1.3.2 基本理论 | 第18-19页 |
1.3.2.1 服务型政府职能理论 | 第18-19页 |
1.3.2.2 干预型政府职能理论 | 第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广州市公交运营管理及政府职能概况 | 第20-29页 |
2.1 广州市区公交运营基本情况 | 第20-24页 |
2.1.1 城市公交客流情况 | 第20-22页 |
2.1.2 广州市公交运营企业产权结构情况 | 第22-23页 |
2.1.3 广州市公交票价及优惠情况 | 第23-24页 |
2.2 广州市公交运营管理概况 | 第24-25页 |
2.2.1 管理部门和分工 | 第24-25页 |
2.2.2 管理措施 | 第25页 |
2.3 广州市政府在公交运营管理中的具体职能 | 第25-28页 |
2.3.1 市场准入职能 | 第25-26页 |
2.3.2 公交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职能 | 第26-27页 |
2.3.3 服务质量监管职能 | 第27页 |
2.3.4 经济补偿职能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广州市公交运营管理的政府职能缺陷及原因分析 | 第29-40页 |
3.1 广州市公交运营管理的政府职能缺陷 | 第29-36页 |
3.1.1 政府职能的“缺位”现象 | 第29-32页 |
3.1.1.1 公交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滞后 | 第29-30页 |
3.1.1.2 公交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 | 第30-31页 |
3.1.1.3 公交行业安全应急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 | 第31页 |
3.1.1.4 政府补偿和投入力度不够大 | 第31-32页 |
3.1.2 政府职能的“错位”现象 | 第32-34页 |
3.1.2.1 公交线网资源配置不尽完善 | 第32-33页 |
3.1.2.2 对公交行业的补偿方式仍比较粗放 | 第33-34页 |
3.1.3 政府职能的“越位”现象 | 第34-36页 |
3.1.3.1 政府对企业内部安全教育管理干预过多 | 第34-35页 |
3.1.3.2 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不当影响公交服务水平的提升 | 第35-36页 |
3.2 职能缺陷产生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3.2.1 横向多头管理,服务型政府职能缺乏有效衔接 | 第36页 |
3.2.2 调控机制不健全,干预型政府职能作用发挥有偏差 | 第36-38页 |
3.2.3 对“公交优先”重视程度不够,影响政府职能最大化发挥 | 第38-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国内大型城市公交运营管理的政府职能及其启示 | 第40-47页 |
4.1 国内大型城市公交运营管理的政府职能及其比较 | 第40-45页 |
4.1.1 国内大型城市公交运营管理的政府职能介绍 | 第40-44页 |
4.1.1.1 北京市政府的公交运营管理职能 | 第40-41页 |
4.1.1.2 上海市政府的公交运营管理职能 | 第41-43页 |
4.1.1.3 深圳市政府的公交运营管理职能 | 第43-44页 |
4.1.2 国内大型城市公交运营管理的政府职能比较分析 | 第44-45页 |
4.2 国内大型城市公交运营管理政府职能启示 | 第45-46页 |
4.2.1 建立公交运营管理联合议事机制 | 第45页 |
4.2.2 建立政府为主导的“公交优先”发展模式 | 第45-46页 |
4.2.3 建立规范长效的财政扶持机制 | 第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完善广州市公交运营管理的政府职能的对策建议 | 第47-55页 |
5.1 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经营,科学合理配置公交资源 | 第47页 |
5.2 转变职能,建立“一体化”公交运营协调与监管机制 | 第47-48页 |
5.3 重视和完善公交服务基础配套设施 | 第48-50页 |
5.3.1 完善公交线网和站点规划 | 第48页 |
5.3.2 加强基础配套设施规划与建设 | 第48-49页 |
5.3.3 深化智能公交建设 | 第49-50页 |
5.4 强化城市公交的安全与服务管理 | 第50-51页 |
5.4.1 加强行业安全应急处置管理 | 第50页 |
5.4.2 完善城市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机制 | 第50-51页 |
5.5 完善城市公交票价机制,加大对城市公交运营的财政投入 | 第51-53页 |
5.5.1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的票务和价格机制 | 第51页 |
5.5.2 完善公交行业财政补贴机制 | 第51-53页 |
5.6 加强公交行业建设,提升公交从业人员素质与队伍稳定 | 第53-54页 |
5.6.1 认真指导公交行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 第53页 |
5.6.2 探索优秀一线从业人员的待遇提升工作机制 | 第53页 |
5.6.3 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提高行业职工荣誉感和社会美誉度 | 第53-5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件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