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8页 |
1.1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的发展概况 | 第10-16页 |
1.2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的结构特点与技术评价 | 第16-24页 |
1.2.1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的结构特点 | 第16-23页 |
1.2.2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的技术评价 | 第23-24页 |
1.3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1.3.1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的动力特性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3.2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的地震响应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1.3.3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6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 | 第26-28页 |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6-27页 |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2 桥梁结构动力分析理论 | 第28-38页 |
2.1 桥梁结构动力分析概述 | 第28页 |
2.2 桥梁结构动力分析的内容及原理 | 第28-34页 |
2.2.1 桥梁结构动力分析的内容 | 第28-29页 |
2.2.2 桥梁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29-34页 |
2.3 结构动力分析的方法 | 第34-36页 |
2.3.1 概述 | 第34页 |
2.3.2 有限单元法的概念及基本思想 | 第34-35页 |
2.3.3 有限元分析的求解步骤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波形钢腹板连续组合箱梁桥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 | 第38-56页 |
3.1 有限元建模分析 | 第38-48页 |
3.1.1 模型桥基本资料 | 第38-40页 |
3.1.2 有限元建模的关键问题 | 第40-41页 |
3.1.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1-44页 |
3.1.4 波形钢腹板箱梁桥主梁模型动力特性分析 | 第44-48页 |
3.2 波形钢腹板箱梁桥与等效混凝土腹板箱梁桥主梁动力特性比较 | 第48-55页 |
3.2.1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和混凝土腹板箱梁桥主梁模型的等效 | 第48-49页 |
3.2.2 等效混凝土腹板箱梁桥主梁模型动力特性分析 | 第49-52页 |
3.2.3 波形钢腹板箱梁与等效混凝土腹板箱梁桥动力特性比较 | 第52-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基于反应谱法的波形钢腹板连续组合箱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56-72页 |
4.1 概述 | 第56页 |
4.2 反应谱的选取方法 | 第56-58页 |
4.3 反应谱组合方法 | 第58-61页 |
4.3.1 振型反应组合 | 第59-60页 |
4.3.2 空间方向组合 | 第60-61页 |
4.4 基于反应谱法的主梁模型地震响应分析 | 第61-70页 |
4.4.1 反应谱的选取 | 第61页 |
4.4.2 模型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61-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5 波形钢腹板连续组合箱梁桥地震时程分析 | 第72-84页 |
5.1 概述 | 第72页 |
5.2 地震输入的确定 | 第72-74页 |
5.2.1 地震波的选取 | 第72-74页 |
5.2.2 地震动输入方式 | 第74页 |
5.3 波形钢腹板箱梁桥主梁时程分析 | 第74-83页 |
5.3.1 时程分析地震波的输入 | 第74-75页 |
5.3.2 主梁模型地震时程分析 | 第75-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结论 | 第84-85页 |
6.1.1 主梁模型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结论 | 第84页 |
6.1.2 基于反应谱法的主梁模型地震响应分析结论 | 第84页 |
6.1.3 主梁模型地震时程分析结论 | 第84-85页 |
6.1.4 分析结论总述 | 第85页 |
6.2 本文的局限性和今后的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