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 第9-10页 |
1.1.2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1.1.3 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 第11页 |
1.1.4 混合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4.1 问卷调查法 | 第16-17页 |
1.4.2 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1.4.3 案例研究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学习理论 | 第19-23页 |
2.1 混合学习与雨课堂 | 第19-20页 |
2.1.1 混合学习 | 第19页 |
2.1.2 雨课堂的简介及其特点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泛在学习 | 第20页 |
2.2.2 移动学习 | 第20-21页 |
2.2.3 建构主义 | 第21-23页 |
第3章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 | 第23-39页 |
3.1 基于雨课堂混合学习的需求调查 | 第23-30页 |
3.1.1 调查对象 | 第23页 |
3.1.2 调查内容 | 第23页 |
3.1.3 调查问卷的实施与回收 | 第23页 |
3.1.4 数据分析 | 第23-29页 |
3.1.5 对问卷调查的思考 | 第29-30页 |
3.1.6 混合学习模式基于雨课堂研究的可行性 | 第30页 |
3.2 前期分析 | 第30-31页 |
3.2.1 课程特点 | 第30页 |
3.2.2 学习者特征 | 第30-31页 |
3.2.3 学习环境 | 第31页 |
3.3 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设计 | 第31-37页 |
3.3.1 课前准备 | 第31-33页 |
3.3.2 课堂环节 | 第33-37页 |
3.3.3 课后环节 | 第37页 |
3.4 教学评价 | 第37-39页 |
3.4.1 形成性评价 | 第37-38页 |
3.4.2 总结性评价 | 第38-39页 |
第4章 基于雨课堂混合教学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39-53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39页 |
4.2 实验对象 | 第39页 |
4.3 实验时间 | 第39页 |
4.4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4.5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4.6 实验过程 | 第40-49页 |
4.6.1 基于雨课堂混合学习理论课的应用设计 | 第40-43页 |
4.6.2 基于雨课堂混合学习实验课的应用设计 | 第43-47页 |
4.6.3 作品展示图 | 第47-49页 |
4.7 实验数据分析 | 第49-51页 |
4.8 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第5章 总结 | 第53-5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5.1.1 大学生使用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的意义所在 | 第53页 |
5.1.2 基于雨课堂混合学习方式对教师的影响 | 第53-54页 |
5.2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54页 |
5.2.1 研究创新 | 第54页 |
5.2.2 研究不足 | 第54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