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学术回顾和本文意义 | 第9-13页 |
第二节 背景与问题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重写:叙事的变形 | 第14-47页 |
第一节 译介热潮 | 第15-18页 |
第二节 相对滞后的背景介绍 | 第18-20页 |
第三节 中国化的侦探小说叙事 | 第20-47页 |
一、西方侦探小说的叙事传统:“谁是凶手”(whodunit)? | 第20-24页 |
二、“事先泄密”的侦探小说 | 第24-47页 |
第三章 原因:政教化的倾向 | 第47-63页 |
第一节 编撰者和译者的影响:以《时务报》为例 | 第48-57页 |
一、时效性 | 第49-51页 |
二、翻译的详略 | 第51-54页 |
三、翻译目的和读者期待 | 第54-57页 |
第二节 批评家的影响:政教论观点 | 第57-63页 |
一、道德、知识与政治:批评家寓于侦探小说的种种理想 | 第57-62页 |
二、反叛:走向趣味性的倾向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启迪:趣味性和文学性的诞生 | 第63-74页 |
第一节 趣味性的诞生 | 第64-69页 |
第二节 文学性的觉醒 | 第69-74页 |
一、文学性理解的萌芽 | 第69-71页 |
二、创作开始和理论建树 | 第71-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后记 | 第80-81页 |